江西高安:让教师在“同课异构”中成长
时间:2014/10/10
思路决定出路
高安地处赣中腹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江西的教育大市,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但是近年来,有不少教师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知识结构都存在老化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的发展,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严重。怎样打开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实现全市素质教育的新发展?这是高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好课堂这个主阵地,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任何偏离课堂的行为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素质教育。”高安市教育局局长付东波说。
基于这样的认识,高安市教育局提出了“一个中心”,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中心;“两个转变”,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转变教师教学行为;“三个提高”,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提高教研水平和提高科研能力;“四个结合”,学习与交流、教研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点上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坚持把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
“使教研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是县市教育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让教师们能经常在工作中一同思索、构想、设计,在一起交流、评点和反思,是教研工作者应做的一项基本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便应运而生。”分管教研工作的高安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志宏说。
2010年2月和12月,高安市教育局两次下发通知,以文件的形式将“同课异构”和“课例研究”活动列入教育局的日常工作中。
方法激活灵性
为了使“同课异构”工作落到实处,高安市教育局组织全市中小学分管教学校长开会,专门部署“同课异构”工作。首先从全市精选了一批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工作扎实的分管校长担任组长、副组长或者课题组成员,他们大多数都是宜春市的名师或者江西省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有的还是江西省特级教师。高安中学特级教师刘金龙、高安七小特级教师付雪莲、高安四小省学科带头人罗强、高安五小省学科带头人徐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做好‘同课异构’这项工作的关键是‘同课’的内容和‘异构’人选的确定。只有让那些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思想和智慧与全市其他老师的思想和智慧进行碰撞和交锋,才会有教师专业化的快速成长。”胡良瑞说。
与此同时,教育局下发意见征求函,要求各学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上报一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碰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作为“同课”内容,同时在城区和乡镇中心小学精选了一批上进心强的业务骨干作为“异构”教师人选。在此基础上,全市共组建了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初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7个学科共28个“同课异构”活动小组,按照各学科活动小组的要求和安排定时在各乡镇学校开展“同课异构”和“课例研究”活动。
为使这项工作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市教研室制订了“同课异构”和“课例研究”教研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中小学要制订自己学校的“同课异构”实施方案。
方法的改变不仅仅是形式的改变,更多的是内涵的改变。
从学校到教师,都对“同课异构”活动高度重视。有的学校在学科组的安排下,组织所有学科教师进行了多次集体备课,每个教师都别具匠心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供上课教师参考,共同打磨一堂课。不仅如此,教师们在精备教材的同时,还认真地“备学生”,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农村学生的实际,让农村的孩子跟得上,让农村的教师学得了。
地处偏远山区的华林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师张帆是第一次接受这样的公开教学,并且又是第一次和城里的专家一起同上一篇课文,紧张得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在接受任务的前一个月就开始备课、撰写教案,并且反复到网上查找相关课文的视频和文字资料。尽管这个过程很苦,但她自言“痛并快乐着!”
由于准备精心,“同课异构”的公开课各具特色:新颖的课堂导入,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亲切自然的师生对话,扎实有效的基本功训练,优美生动的教学语言……每一堂课都上出了自己的味道,每位教师都展示了自己的风采,让农村教师大受启发,深受农村教师的好评。
落实铸就成功
每次“同课异构”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说课和评课,许多独到的观点往往会因此而产生。
“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才真正明白要想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一个知识点,必须让他们亲身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去,而不是通过教师一味的灌输知识。”华林中学教师漆武军说。
“整堂课引入新课没有随机应变,说明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并且演示教具花费了过多的时间。我以为,重点应该是归纳性质和性质的证明。在推导过程缩短时间,从而可以增加练习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矩形的性质。”高安五中教师袁芬说。
难怪有的教师在听完课和评课后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原来课还需要这样评!这样的说课评课,受益的不仅仅是执教者本人,更是参与活动的全体老师,他们在经过锻炼之后一个个变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为展示“同课异构”和“课例研究”成果,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2011年5月,高安市教育局相继组建了中学语文“德艺苑”、中学物理“雪源”、小学语文“罗强”、小学数学“徐春”4个“名师工作室”。4个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都由宜春市的名师或者江西省特级教师担任。在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上,先后举行了7次全市性的大型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16位“同课异构”教研组成员执教了观摩课。还聘请了宜春教研室副主任邬晓玲、《江西教育》B版编辑孙恭伟、宜春教研室主任王泽芳、江西省语文教育专家宜丰中学校长黄建德等在活动中做专题讲座。每次活动,教师热情高涨,听课教师多达1500余人次,得到了全市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
汗水谱写华章
“3年来,我们的‘同课异构’活动日趋规范,也日臻成熟,作用也日渐显现。它不仅促进了活动组成员的成长与进步,也加强了城乡教师之间的互动,把崭新的教学理念带进了农村,使农村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得以提高。更主要的是它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在说起这项活动开展的成果时,王志宏喜形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