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微格教学法
时间:2014/10/10
微格教学是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d.allen和他的同事a.eve在教学实践中开创,经过数十年世界各国师范院校的使用改进,已发展成为一个稳定完善的教学系统。微格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充分利用现代电教技术,实施小班化教学,利用5~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训练某一、二种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是一种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教学行为,重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利用微格教学法培训教师,我们学校的做法是,首先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进行分类,把受训者分为刚入职的新教师、工作一年的教师、工作两年的教师、新任班主任等不同群体;然后把每个群体的受训教师按10人一组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受训者在学习小组内要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学计划提出自己的问题,列出需要训练的教学技能,并将其具体化,再列出更详细的学习目标。
培训者根据这些具体化了的学习目标,和受训者一起制定培训方案。在正式训练之前,为了使受训者了解规范的教学行为,明确目的和要求,通常要以观摩录象或现场听课的方式提供示范。
根据培训方案,把技能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子项目标,比如把一节语文课堂教学,分解成“如何向学生提问题——找话题”等子目标。然后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设计教案,确保受训者有效地掌握技能目标。
接下来由受训者和指导老师以及摄像人员组成微型课堂,受训者针对一段教学内容,实践一两项教学技能。利用视听设备把教学实践过程记录下来。教学活动结束后重放录象,小组成员一起观看。之后受训者进行自我评价,检查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大家进行讨论评价,共同讨论存在的问题,指出努力的方向。
受训者根据自我评价和讨论评价的结果,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并重新编写教学方案,使教学技能的运用不断提高和完善。已经达到基本要求的受训者可以进入另一教学技能的学习,未达到要求的受训者需要重新进行教学设计,经过修改和补充,进行第二次教学技能练习。
全面、清晰的教学过程与及时的反馈功能是微型教学的一大优势。运用摄像机的暂停、慢放、重放等功能,可以细致观察和分析受训者的教学情况与受训者同学的反应,便于作出客观评价。受训者自己可以作为第三者来观察自己的教学活动,以收到旁观者的客观效果。微格教学的反馈和分析——肯定优点——找出差距——修改教案——再循环模式,也为受训者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因此,微格教学的培训效果是实实在在的,这种教学方法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