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精神文化深处探寻瑰宝,在校园文化领域建造绿洲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它能促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变革。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开放面愈来愈扩大,传统价值观受到世界不同文化交汇的冲击,我们面临的现实已是:小园不小,净土不净,对象不纯。尤其是农村学校,处在文化氛围不浓的环境之中,教育的对象又大多为打工族的独生子女。如此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校园文化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校园文化建设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硬环境建设一般包括学校建筑、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标志性文化载体如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建设。硬环境建设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形式,同时本身也包含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如果说硬环境建设体现的是校园文化直观的外在的形象,那么软环境建设表现的则是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二者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了,学校才能形成完整的校园文化。
回顾现有的建设实践,我们认为,要想把校园文化建设好,必须先端正如下认识:
1、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重物质文化建设更要重精神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具体可感的,只要投入就能改观,所以,最容易被我们接受。而精神文化建设却并非朝夕之劳就能奏效。他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进行科学研究、系统部署并持之以恒、按部就班抓实抓细才能见成效。因而建设的难度相对就大些。但是,精神文化建设涉及的范围最广、研究的价值最大、建设好了后产生的效益最好。他能塑造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品位。试问,孔子的仁、墨子的爱、司马迁的忍、曾国藩的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苏东坡的八风不动是什么塑造出来的?是精神文化塑造出来的。如果我们通过精神文化建设能让我们的教育对象具备了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有了法纪意识,有了道德规范,进而还有了看“拍天浪”放大江入心怀,听“鸿雁声”引诗情到碧霄的轶致雅趣,他们还会不分是非地为朋友两肋插刀而大打出手?还会沉溺于网、迷恋于赌?恐怕也会像古人一样视“清泉濯足”、“松下喝道”、“随地吐痰”、“信手摘花”为大煞风景之事。
因此,我们认为在二者建设中,软环境建设,即精神文化建设永远是内核。
2、在精神文化建设中既要广采博取也要吐故纳新
我们处在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祖先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熠熠闪光的瑰宝中:观宇宙有道学,治家国有儒学,修心灵有佛学。而且我们的传统文化现在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可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我们潜心玩索,诵孔子之言可修其心,读庄周之文可养其气,吟陆游之诗能立其志,观板桥之画能陶其性,听阿炳之曲能养其情……但是,一个民族,其传统文化沉积得太深厚,对后人而言,既是一笔财富,也是一个包袱,这有如经验,虽是定势的良友,却是创新的顽敌。要化包袱为财富,就必须容纳百川,博取众长;应时而变,吐故纳新。在文化建设中我们不仅可以吸收西方的法治理念、民主意识、平等思想,就连英国的绅士风度、法国浪漫情调、美国的牛仔文化我们也大可不必视为洪水猛兽而拒之于国门之外。交融才能互补,吐纳才有更新。
我们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一定会有应时而生的新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就不要消极回避,而要积极应对,大胆扬弃。现在社会上有一支称之为“绿领”的新锐部队,他们的人生理念是:“下班关手机,点菜要VC,周末必出游,随手带垃圾”。这顺口溜向人们昭示:他们崇尚个性自由,追求身心健康,热爱户外活动,重视环境保护。“绿领”的这些理念是与时俱进的,并非不可融入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反过来说,传统文化中的那些与现代教育思想相抵触、有碍现代意识确立的部分就应该在校园文化之中予以摈除。比如,一元化的儒家文化,“天地君亲师”的至高地位,在学校现在仍然制约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以致体罚学生事件时有发生。
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守好净土也要打开大门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因而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孩子们在这一片净土中安全、健康地成长,但不可封闭,使学校变成温室。
因为校园不是世外桃源,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联系是难以割断的。在新的时期社会文化呈现出极其复杂的形态:有本土的又有外来的;有传统的更有现代的;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还有虽无益亦无害的。多元、多变的社会文化,早已渗入到校园中,因为学生既是学校的更是社会的,想封闭也徒劳。而且,自我封闭的校园文化,显然不符合开放性的现代教育要求。长久的封闭只能培养出禁不了风雨的温室花朵。因而,学校只有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环境,构建起开放性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校内外的互动,使学生经受各种锻炼,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鉴别、选择、批判、抵制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才有可能使学生免受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蚀和毒害,在复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
我们提出以上认识观,目的不是要否定过去,而是为了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向纵身发展,从更深的层面上去拓展视野。那么,如何来推进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呢?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他山之石也可以攻玉。在这里我们只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1,必须确立好最基本的主题而常抓不懈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个大话题,内涵丰富,覆盖面极广。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老爱幼、诚信处世、乐于助人,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不一而足。面对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果我们抓不住最基本的主题,理不清思路,就会被这“丰富”所缠绕而无从下手,即或下手也可能是被动的,东墙塌了修东墙,西墙塌了补西墙。不是措施用在问题先,而是应对跟着问题走。其实许多看似错综复杂的弯弯绕绕,说到底也不过是由几条线段组成,就那么几个核心点在起作用。我们认为抓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几个基本点是:抓是非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精神建设。把握住了这个基本主题,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网才会张得开;有了这一内核,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这个球才能聚得起、滚得动。
2,要建造能让队伍形成合力的校园精神文化
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既要注意吐纳、扬弃,又要注意挖掘与创建。要建造能让队伍形成合力的精神文化就需要我们挖掘与创建。寻找那些附着在我们学校某个点上的先进的文化因子,然后将他生发开来,创建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来。应该说,任何学校都可以创建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来,只要他具有了历史,就可找到先进文化的沉淀;只要他培养出了人材就能找到创造先进文化的对象。物也罢、人也罢,故事也罢、言论也罢,只要那儿能映射出先进的文化,我们就可由此而生发和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来。这样的文化具体、可感、亲切,与我们距离近,因而最能影响队伍并使之形成合力。
3,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要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就不能停留于面上吹风,也不能空洞无物,流于形式。只有科学地将长远目标分解成一个个阶段性的目标;只有有序地将大主题分解成切合不同对象实际和阶段目标实际的一个个具体的小专题;只有有效地将校园精神文化的各个亚文化(比如: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职员文化,行政文化;班级文化,团队文化;课堂文化,活动文化,休闲文化等)建设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才不会让人产生玄虚感和距离感。
至于化虚为实,除了与硬环境和谐统一外,活动建设是最行之有效的“实”。硬环境建设搞好了能营造一种氛围,让对象在这种氛围中潜移默化,但硬环境建设的影响毕竟有限,因为他是非动态的。只有动态的活动建设才能由表及里产生影响。在这样的建设中,对象参与了、活动了,有了体验有了交流才会产生激情、产生感悟,才会触动其心灵深处,使之产生共鸣。队伍有了共识,当然就会形成合力。
……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在全面、有序、务实地实践着,而且在精神文化建设领域内深刻地思索着。我们以“弘扬起陆精神来陶冶人的心灵,促进各项发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治校方针,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在设施建设、环境建设、文化建设、活动建设和制度建设五个方面开展着工作。在设施建设上我们正倾其所能进行不断投入,标准田径场已在兴建,艺术楼正在筹建,起陆文化馆、园也纳入到了规划的蓝图之中。环境建设目前虽不尽如人意,但也按照“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小品为辅,适当设置景点”的思路,在进行有序的整改。制度建设是我们的亮点,我们一直以来是借用机制来激活管理的。在竞争机制、奖励机制、约束机制三个方面均有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既具有指导性,又注意了可操作性。我们觉得主之以柔性的人文关怀,辅之以刚性的制度管理,建设就能出成效。
文化建设是我们的重点,我们建设所追求的目标,用贺校长提出的四个字来概括就是:风清气正。围绕这一目标,我们以“农村中学在德育工作上如何应战挑战”为课题,组建了有60多位教师参与的课题小组。以课题为中心,我们正在如下几个方面展开活动:
第一,塑造管理者,培育教育者
我们都明白,学生的成人成材质量取决于教育者的素质,学校的办学质量取决于管理者的水平,有点上的优质才有面上的鲜活。基于此认识,贺校长对行政干部下达了自学任务,还制订了对教育者的辅导计划。依计划,一年来我们支部与行政人员对教职员工先后作过五次辅导报告。在育人上,要求他们“以奉献爱心为前提、以情感沟通为纽带、以理论导引为重点”去研究科学管理的办法。
第二,建立专题活动序列
这是我校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建设活动。着眼大目标,围绕基本主题,确立了15个专题,分阶段开展主题鲜明具体的活动,全员参与,形式多样。以专题带常规,效果显著。本学期各年级均已落实了三个专题活动。
第三,弘扬起陆精神
双峰二中已有80多年校龄,为社会培养出了成千上万的人材,因此,这块热土上淀积着、关联着丰富的文化瑰宝。先辈的业绩可以诠释出精神,“公、勇、勤、朴”的校训更是明了的思想,就是那旧楼、那老树、那石鹰也无一不是物化的思想。因而,挖掘起陆的精神文化,莫说先辈的业绩,就是那尊石鹰也可生发开来,产生积极的“蝴蝶效应”。为此,我们正在整理、总结起陆文化,已着手编写“起陆文化”校本教材。我们建起了起陆文化陈列室,并筹划建造起陆文化馆与文化园。我们在校园网站上开通校友联系热线,迎请了不少校友回校搞专题活动,让校友的感人事迹鼓动我们的学生,激发出他们的斗志,让他们响亮地呼喊出“今天我因起陆而自豪,他日二中因我而骄傲”。
……
总之,如何建设校园文化,我们在探索着,实践着;大家也在探索着,实践着。但要想获得一个满意的答案:在这块育人的基地,能让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大众认同的观念,让不同领域的知识在交流中相融,让不同观点的思想在碰撞中升华,让不同种类的文化在沟通中趋同;使这块基地真正成为从事文化传承、积累和创新的地方,成为思想与思想交流、情感与情感沟通、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心灵家园,则尚需努力、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