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时间:2014/10/13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去塑造、锻炼学生,无疑比起单一的说教效果会事半功倍,影响深远。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班主任应重视班级的文化环境建设,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创建班级文化的重要价值,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去塑造、锻炼学生。

一、优化班级的物质文化环境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主要是指教室的自然环境,包括教室墙壁布置、标语口号的拟定、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教室的物质文化氛围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风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对所在班级环境的布置及对教室环境的要求,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审美观,锻炼创新能力,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激发学生爱班爱校的热情。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环境布置。

1.教室的美化

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在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居中悬挂国旗和校训,黑板两侧的空白处,一侧设立奖状区,班级在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中取得地好成绩如军训比赛三等奖、体育道德风尚奖、每周班级流动红旗等粘贴在此,看到奖状可以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大家热爱班级的情感,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侧布置《班级记事》,不仅可以宣传集体的活动,还让学生在其中写出自己的感受或心语,以此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认识和了解,从而营造坦诚、轻松的交往环境。

教室后面黑板上方悬挂名言“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可定期更换。黑板两侧的空白处,一侧贴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汇总表日常行为规范评价表,另一侧则设立学习园地区,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即有强烈的表现欲,利用学习园地,创立“读书角”,让学生自编读书手抄报或写“一日寄语”等,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相互的沟通。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墙报的内容从各个学科的学习到思想教育,墙报的设计更是注意对学生的影响,做到不流于形式。

在教室左、右面墙壁的空白处悬挂四幅名言条幅“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名言名句,从而营造学习的氛围,以此来激励同学们不断地拼搏、进取。同时在教室的右面墙壁的空白处悬挂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地理知识。

2.教室的净化。

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教育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扫帚、水桶摆放整齐等,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

教室虽小,可它处处有宝,教室的每一块墙报、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是班级的“眼睛”。如果我们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班级的个性,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那么,班级文化也就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室成为学生展示个性特长的大展台。

二、激活班级的制度文化环境

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而且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1.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班规制定

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教育,同样也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以严导其行”,才能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班风。在操作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依据国家相关法规文件,参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交由学生执笔,从学习、纪律、卫生、班风等方面入手,分组拟制各项条款,经过全体成员讨论修改,老师润色之后,最终表决通过本班班规。

心理测试表明,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这样产生的班规,由于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条文不多,内容简明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学生也乐于执行和遵守,有了制度作保障,从而使班级的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2.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班级管理体制

在班级管理中,我发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班干部缺乏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有一种“不在其位,不谋其职”的错误观念,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学生自我管理,同时制定了“值日班长责任制度”,每天设班长一人,具体负责当天的行为规范督查、班级日志写作等常规事务。并建立了相关的自律小组负责制度,做到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每月进行班级个人量化评比,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做出定期的考核,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班级管理体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它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人人都参与管理,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观念,从而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发展。

3.结合学生个体特点分层要求

有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纪律松散,性格任性,他们不可能跟其他守纪的学生相提并论,对这部分学生,不搞一刀切,而是区别对待,分层要求,分层推进,引导他们逐步遵守班规。给他们留出缓冲的余地,直到他们能够与班级合拍。比如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搞小动作,如果按照对待其他同学标准对待他们,那他们每天量化积分都要扣很多,这样也许他们会更加没有信心,更加改不好。怎么办呢?我就跟其他同学说明白,允许他们一步步改,只要发现他们有一点进步,就给予特别奖,我们相信只要他们肯努力就一定会改好的。

三、丰富班级的精神文化环境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次要求。我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特别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以及培养学生的积极创新的精神。
1.培养班级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精神是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起来的,是反映全班学生的价值并被全体师生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它是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班风的内驱力和核心,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它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班级精神文化的培养首先要了解学生,掌握本班成员带有共性和主要习惯、性格、能力、觉悟等特征,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要求和班风建设的主要方向(如班级的班规、班训),使班级精神体现全班成员的共识;其次,要有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使他们在各种制度执行的过程中能起先锋和表率作用;再次要根据班级特点,概括出班级精神的特色,找到一个突破口,确定一个主攻点,比如针对我班考试作弊情况严重,提出“求真务实,诚信考试”等,并有阶段性地提出更高水平的半期和学期目标。当目标提出之后还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同,逐步使班级精神内化为每个成员的品质和人格,成为前进的精神动力。

人是因为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走到一起,形成凝聚力,从而组成一个集体的。一旦班级精神确立、深入人心,班内每个成员都能有较高的自律要求、自我教育要求和自我控制能力,大家具有共同的目标、情感、意志,那么班集体建设的目标也就基本达到了。

2.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教育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

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培养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要学会关心他人;关心他人可以从关心自己的父母开始,结合母亲节活动,让学生为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给母亲一句问候,送一束鲜花,并开展以母亲节活动的主题班会,通过此活动,使学生学会了去关心身边的人,关心集体,关心班级,关心学校,关心国家,关心人类。把学生真正培养成有开放的头脑、博大的胸襟、平衡的心态、高远的志向,富有责任感的新一代。

加强诚信教育。诚信是人之为人的基本特征,人人都需要诚信。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诚信教育”势必先行。我要求学生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形成诚信者人人夸,不诚信者遭鄙视甚至受惩罚的班级道德氛围。在各种作业考试中要求学生坚持诚信,不抄袭,不作弊。不懈的进行诚信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甚至成其为真人。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创新教育。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班级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虽然每个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表现形式、显露的早晚等各不相同;虽然有的学生的成绩不一定优秀;虽然有的学生在老师眼里看来是不循规蹈矩的,不听话的,喜欢自作主张,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等等;但是,我深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我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首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班级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军训、运动会、艺术周等。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从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才能。

其次,有意识地在班级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重视每位学生的进步,善于发现学生的长项,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建立学生综合评估档案,使学生感受到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

在现代教育中,班级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作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