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集体备课不应忽视个性

时间:2014/10/13

集体备课应是在个人想法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备课形式。

如今面对新课程,大家或多或少地都具备了新的理念,加上以往的教学能力和机智,在教学实践中,各自都有独到之处,再通过群体的通力合作,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有利于教师个体站在群体的肩膀上。因此,集体备课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是一种研究性的教研活动。面对相同的教材,你谈谈理论,我谈谈实践,集体备课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供了一个桥梁;你谈教法,我谈学法,集体备课给教法与学法的沟通提供了一个通道。显然,集体备课能增加学校的教研气氛。

集体备课从表面上看,共性的东西较多:授课内容一样,课时安排统一,教学方法一致,作业布置相同……甚至有人说,集体备课的教案要一个格式,因为检查起来整齐划一,感觉舒服。岂不知,形式是表面的,内容是内在的,形式应当适应内容。课堂教学活动大致含三大块:学生、教材、教师。这三者中只有教材是相同的,学生是各有特点,教师是各具风格。面对不一样的内容,为什么非得要一样的形式呢?这可能是过于强调集体备课的共性,把集体备课表面化、形式化了。

在集体备课中,不应当忽视个性的东西。每个教师应是主动的参与者,积极的准备者,深刻的思考者,热烈的讨论者。集体备课的目的不是要求备出整齐划一的教案。教案的格式可以不硬性规定,授课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的风格有所侧重,课时安排可以有弹性,教学的方法可以不一致,作业的布置可以按班级的的情况来制定。

那么,集体备课备什么呢?集体备课应备思想,备创意,就是凸现个性。在集体备课中,针对相同的教材,每人最好提出自己的教学思想、创意,所提出的东西要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最好不要老是出现千变一律的发言,不要只谈表面的东西,力争求得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力避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机械地使用的形式。否则集体备课就成了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

只有思想不同,各有创意,各具个性之后,才能产生热烈的讨论,乃至激烈的争论,才能产生智慧撞击的火花,有了火花,才能照亮个体思维的盲区,才能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师钻研教材地水平,提高课堂教学地效率。

在集体地实施中,集体备课大致可分四步走:

第一步,要有创新地个人钻研。做好集体讨论地准备,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收集资料,形成思路等。确保在集体讨论时个人的发言有内容,有特点,而不是套话连篇,所谈的都是大家明显知道的。如果没有个人事先的钻研,那么在集体讨论上将拿什么去交流,去讨论,去撞击?没有了个人钻研的准备,在集体讨论上,只能是个听者和看客。

第二步,切实有效的集体研讨。每人拿出独到的教学指导思想,具有创意的教学设计,独具特色的精彩片断,如同炼钢一般,在研讨的转炉中,你往铁水中加入你的锰,我加入我的碳,他加入他的硅,让各自的思想在研讨的熔炉中产生四溅的钢花。一人发言时,他人要关怀性、发现性及批判性地听,别人在讨论自己的东西时,要有启发、再认识及大肚量地想。在集体研讨之后,形成书面的教案。

第三步,个性地修改和施教。每个执教者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本班学生的情况,以及集体讨论时的感悟,对已形成的教案做必要的修改,然后施教。

第四步,检验、总结性的教后二次集体讨论。上完课后,教师可以先与学生不经意地聊聊,听听学生的声音,知道学生的想法,再一起坐下来讨论讨论。相同的教材,大家讨论过的大致教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执教者,先前的备课肯定有许多成功的预设,有许多课堂上精彩的生成,都一一说出来,加以肯定;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备课时认为可行,实际上不可行的,或备课时未曾考虑到的情况,这时,再坐下来回顾,第二次讨论,正体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改善理论的指导思想,使教学活动在纵向上形成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通道。每人最好把第二次集体讨论后的感悟书面写下来,以作经验的积累。

集体备课还可以辅以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听课。一样的教材,集体的讨论,不一样的老师、学生,不一样的课堂,每人一定会有有趣的发现。

集体备课不要太重形式,而应太重内容,不要过于偏重共性,而应注重个性。有了个性,才有智慧撞击性的研讨,每个参与者才会有收获、有提升,才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得到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