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仅扮演着教书的角色,还担负着育人的重任。有很多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把一堂课上好并不难,但怎样把一个学生教育好,把一个班带好,则觉得很困惑。我担任班主任到现在已经有十余年了,在这十多年里,品尝到了作为一个班主任的甜酸苦辣。也正是通过做班主任,我才体会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人说:“当一个老师,如果不当班主任就没有意思”。这句话虽然有些片面,但也折射出作为一个班主任的重要性。下面,我就自己做班主任工作的点点滴滴和大家交流、探讨。
(一)、扮演父母的角色,以“关爱”为载体进行思想教育。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身为人师责任重大。只要我们时刻用父母般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思想再顽固的也会被你感化。所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只是空洞的说教,这样会显得苍白无力;要用一颗关爱的心去启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反省自己,启迪他人。若能让师爱与德育同行,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姚俊,在一次中午午休时,他坐在上铺用脚关门,不小心脚被门闩扎一个洞,下午走路就很不方便。我问他时,他说明了情况,并说不碍事。按理说他这是不文明的行为,但我当时并没有批评他。晚上睡觉时,他用凉水冲脚,我想脚受伤了怎能用凉水冲,我把他叫过来一看,伤口还不小,我批评了他,而后我回家拿来了碘酒和棉球给他擦伤。第二天,我又用自行车带他到医院包扎、打针。一路上,从他的言谈中我感觉到他认识到了自已用脚关门是不文明的行为。
在他伤好后的那次班会上,他举手要上讲台读篇文章。我很意外,也不知是什么内容,还是让他上去了。结果是一封感谢信。感谢老师的关爱,其中说到“我们的父母也不过如此。”;感谢同学的帮助,其中说到:“我生活在这个集体中很温暖。”。同时,还因自己当初的不文明行为向老师和同学们道歉,并承诺自己以后做一个文明的学生。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久久不绝的掌声;同学们在掌声中洗礼了自己的心灵。
还有一件事情,也值得一提。我班的陈志因课上玩电子产品与课任老师发生了矛盾。他找我一千个不读了,请我给他开假条让他回家。我在和他父母联系之后,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没办法只好让他先回家。
他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平时回家都是一个人在家,说真的我很不放心。他出校门后,我一连给他打了好几个电话,看他是不是回家。可他用的是手机我无法判断,最后一个电话我要他用当地座机给我打,电话中我叮嘱他:“现在你不在校了,一个人在家要注意安全,要管好自己,没人经常说你了……”我话还没说完,听见电话里大哭的声音,随后电话挂了……我心里产生了各种猜想,便连忙给他父母打了电话,这才算放下心来。第三天,我又接到了他母亲的电话。电话中说:“陈志说老师比做父母的还细心,让他感动,他想回学校。”过了两天,陈志又带着行礼回到学校,并主动找到发生矛盾的课任老师谈心。在第二天的班务活动上,他又发表了激扬的讲话,让我这个班主任心里乐滋滋的,同学们也受到启示。
其实,关爱学生的方式是很多的。比方说,端午节让学生吃上一个棕子或鸡蛋,中秋节让学生吃上一个月胼,放大星期和不回家的学生共进午餐……这些做起来很容易,自己也损失不了什么。但却很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德育工作开展起来自然就轻松多了。
(二)辩证地正确对待学生的违纪,还学生一片“自尊” 的天空。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犯错误一定要接受处理的。但许多学生在受到记录处分之后,常常会与班干部关系紧张,甚至跟老师发生抵触情绪。怎么样才能使受到处分的学生心悦诚服?我在班上建立学生自愿选择处理方式(ABCD)和违纪述情度。每次班务活动值日班长通报情况后,由班主任亲自审批,然后让违纪的学生在既定的ABCD四种处理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情愿的选择,不致于产生抵触情绪。若哪个学生对通报情况有异议,还可以向老师说明情况再做决定。俗话说:改了就是好同志。我的原则是学生知错就改就行。这样做,既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又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构建和谐班级。我们班有个叫邹猛的单亲孩子,非常在意父亲的感受。一次和同学发生矛盾,按理要通知家长到校处理。可他找到我说,不要告诉他父母,不想让父母失望。我说:“你还蛮有孝心的。”,便答应了他。我这样做维护了他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形象,从而使他迅速的改正过错,进而还改掉了其他坏习惯。
(三)抓住每一个契机,给后进生一条健康成长的“光明”大道。
记得我第一年当高中班主任的时候火气有点大的,很容易在班会上发脾气批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但是我很快的发现,这样做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学生会离你越来越远,使你更无从着手提高他的学习。后来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我采用了 “三步曲” 的有效方法。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所以我采用的第一步是“寻光--接近”。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通过这挖掘出埋藏在学生心里头的大金矿。在批评学生之前先列举他的优点,使学生乐于接受。第二步叫“垂钓--相交”。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在正确的引导下,和他一起探讨、交流。第三步就是“扬帆--提高”了在和后进生交朋友的基础上,帮助他提高成绩。我们班有个叫黄宇的是个择校生,进班时文化课班上倒数第一。有一次,值日班长告诉我黄宇打人了,我强压着火气把他叫出来,问他什么缘由,他一百个“没事”。不一会儿竟然哭起来,我感觉他有委屈,便耐心地问,他说周围人都叫他“黄狗子”,他气急了,打了人。我听了,笑了。我告诉他,我小时候也有个这样的尴尬,的确很气人。可我又问他:“打人对吗?”她又哭了,说:“老师,我错了。”,这时是后悔的泪。可打人的事不处理,在班上不好交代呀。我让他到我班公室看了一节课的书,然后在班上称教育了他一节课。当天,给他取绰号那几个同学也主动向他道歉了。这件事后,黄宇变得听话了,并经常为班级做好事。过了两个星期还听语文老师说,黄宇写了一篇作文被当范文在班上读了。我又抓住这个机会,在班上特意为他奖了一本作文书。就这样一去二来,他的成绩逐步上升。
(四)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我带班总是向学生灌输竞争这一理念: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要想长大之后为祖国多做贡献,就要有竞争意识。所以,在开学之即,我总是把全体同学划分为几个小组,以争夺“小红旗”为目标,在纪律、学习、内务各个方面展开竞赛。每个月评定一次,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树立典型;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小组能够得到更多的小红旗。在组长的带领下,自觉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比自己好的同学为超越对象,以上次的优秀小组为目标,努力学习。班里的学习竞争气氛日益高涨。在每次月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五)用点滴的成绩,培育班级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同志们的帮助下,我在工作中取得了点滴成绩:2011届我所带的高三(6)班70人,上二本一人,三本22人,上省线43人;所带政治学科获市综合第二、县一等奖。现在所带的高一(10)班每次月考综合成绩领先,各科也能达到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在当班主任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取得的点滴成绩。但是我知道,成绩只代表过去,以后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会继续努力,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争取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