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秋,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在我市率先参加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几年来,我校根据自身办学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教科研为龙头,大力推进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适时提出了“三段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依托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课题-----“三全”主题教学研究,在各教研组开展了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员提高”的主题教研活动,通过教研引领,课堂践行,来实现教学并进,为我校“走科研兴校之路、办特色名牌学校”探索新的途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找准“主题教研”的焦点。
历史证明,任何一项革命或改革,都是从思想领域发端的。面对课程改革的大潮,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敏锐地抓住了湖北省实施“项目推进”的大好时机,申报了省课程改革重大项目课题之子课题——“高效课堂导学案分层开发与应用研究”、“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希望通过专家引领,从宏观立意,到微观入手,迅速打开学校课程改革的新局面。
传统课程的积弊,集中反映在课堂。观念陈旧,方式老套,手段落后,效益低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正是从课堂教学的源头和归宿立意,对教学实践展开行动研究。起初,老师们对这个课题并不理解,或认为是形式化的东西,或认为教学负担重,难以置身其中。因此,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自觉加入到课题实验的队伍中来,是第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学校党委行政先后举办两期封闭式集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课题实验的推进和深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国良校长亲自撰写文章,提出了“教育就是引领学生自我优化,全面发展”的思想,在教师中引起了广泛地讨论。通过集训学习,教师们明确了一点:课程改革是必然的趋势。只有改,学校才能发展;只有改,学校才能实现新的目标。
为了让老师们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学校多次请省课程改革重大项目课题组专家姜瑛俐研究员,和曹青凤老师等到校调研并指导工作。专家深入教学一线,就我校的教学环境进行了客观分析,对学校确立的办学目标给予了充分肯定。她们和学校领导老师一起,认真研究了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校本教研机制问题,提出了“主题教研”的新思路。大家认为,一次教研活动必须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问题即主题。问题产生于教学实践,一系列“问题”形成“问题序”,主题教研就是围绕“问题序”展开的研究。至此,当阳二高的“主题教研”的战略,找到了着力点。历史教研组的“三全”教研活动也因此拉开了序幕。
二、全组教师齐上阵,同定步骤共实施。
首先,什么是主题教研?简单地说,主题教研即以问题为中心而开展的教研活动,问题即主题。那么,“问题”从何而来?我们认为,从学生中来,从教师中来,学生学习的疑难和教师教学的困惑就是问题。
其次,我们历史组在开展“三全”教研活动时,强调大家对于主题教研,多问“为什么”;对于课堂教学,抓住“为什么”;对于个别学习,回答“为什么”;对于教学评价,解决“为什么”;对于教学小结,反思“为什么”。五个“为什么”集中体现了“问题意识”,并形成了一定的逻辑关系。
第三,我们对历史“三全”主题教研的规范和流程加以控制,要求研究从问题入手,设计以问题为线,教学由问题展开,反思以问题为点,检测看效果而论。以这样的规范为指导,我们确立了主题教研的基本流程:征集问题——确立主题——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观摩研讨——课堂教学——课堂观察——课堂检测——课后反思——撰写后记等。事实上,一次主题教研活动并不一定具备这些完整的流程,只要是围绕问题展开、基于问题解决的活动,我们都可以称之为主题教研。
第四,靠制度保证主题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们历史组通过改变教研环境,让每一个老师在课题讨论会上,自由说话,毫无顾忌地与同伴进行争辩问题,直到问题解决,“三案”形成。“三案”即“主题教研计划案”“课堂教学导学案”“教学效果检测案”。同时改进评价方案,学校教科室对主题教研活动实行“捆绑式评价”,将个人表现与教研组教研津贴、评优等结合起来,增强了全组教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第五,全员动起来,典型立起来,课堂活起来。“三全主题教研”其中一项就是“全员参与”。教师能否全员参与是活动能否顺利推进的试金石。我们历史组在高一年级开展“精彩一课”教学展示活动,杨玉芳老师通过一节《中国古代经济政策》,引导学生自问自答,小组辩论,对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比较教学,学生反响热烈;阳冬云主任为夷陵区三所高中前来学习的领导老师上了一节《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内容流程完全按“三全”教学模式展开,与会的领导老师观摩后大开眼界,亲身感受了我们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的一流表现。
2013年4月12日,当阳市历史教学中心组一行二十余人,来到当阳二高,集中研讨了历史“三全”教学模式,并观摩了朱清桥老师所上的一节示范课——《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这是一节高三第二轮的复习课,不仅知识量大,而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又是学生自主研习为主,时间紧迫,所以教学整体上是难以把握的,但是,朱清桥老师科学备课,严谨实施,灵活调度,很好的体现了师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面提高”的“三全”教学要求,在教学启导,层次梯度和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课后,与会专家和老师们在评课时都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肯定了这种“问题导入——学生梳理知识体系——适时检测——疑难点拨”的复习模式,建议在本市高三二轮复习教学中加以推广。
学校规定,每学期每个教师都必须执教一节新课程教研展示课。我们历史组的老师当仁不让,个个都能上场展示;老教师赵明文、马丰权和李先华上台了,因为位份不能丢;中年老师李祖铨、童传荣和伍锦平上了,因为要展现实力;青年教师王怀彬、张权和徐成志上台了,因为机会不能错过。通过这些活动,老师们祛除了职业倦怠和心理惰性,优秀教师体验到了被推崇的自豪感,反响不热烈的教师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原有的教学平衡态被打破,新的平衡态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形成。为了树立典型,我们借助这个活动,推出了姚蓉、朱清桥、赵少林等一批中青年老师。一是青年老师姚蓉代表当阳历史组参加“宜昌市历史优质课竞赛”一举夺得一等奖,二是在朱清桥、赵少林等老师在全市“历史高效课堂展示课”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当然,在历史“三全”教育活动中,历史组的许多老师都积极研讨,认真实践,整体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一些历史教学后记和经验文章或发表,或得奖,活动中的研究课、观摩课和示范课都受到了专家的好评。现在,主题教研活动争先创优的局面已经形成,历史组正以崭新姿态走在教学一线。
三、认真总结,构建历史“三全”主题教研活动模式 。
思想的创新,行为的跟进,离不开总结提高来保证。当阳二高历史组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有效地“三全”教学模式。
首先,在学案编写方面,教研组拿出了自己的指导意见,那就是要编写出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历史学科特点为准绳,以学生实际学力为基础,以电子辅助教学为平台的既具科学性,操作性,又有实效性的导学案。
在编写前,要熟悉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编写中,要特别留意以下几点:1、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2、处理好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问题;3、注意整合历史学科内部的模块知识体系;4、合理调控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做到难易适中;5、符合教学实际,方便教学;6、注意体现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
其次,调动师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执行力。
过去教学,靠的是教师一张嘴,学生一对耳,师生双方很少交流,不能形成合力,所以教学效果不佳;现在,在高效课堂中,实施“三全”教学模式,历史课堂已经率先活起来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相互研讨,效率大大提高。我们历史组通过听课、观课和评课等多种形式,督导每一个老师实施“三全”教学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老师们在小组备课和大组教研时,都感到“三全”教学模式是落实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第三,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历史“三全”教学模式初步定型。通过几个轮回的实践探索,在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历史组全体老师认真实践,同学们积极配合,现在,历史“三全”教学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了。那就是:
第一步,教师集体备课,对所学内容进行研讨,重点把握教学的宽度和深度,编写出导学案;
第二步,教师部署学生预习,要求内容具体,问题适合学生认识水平,激发学生全程参与的兴趣;
第三步,课堂教学,在导学案牵引下,学生自主研习,全员参与,教师把握教学节奏,搞好点拨提升,引导归纳知识体系;
第四步,进行针对性检测,要求学生在讨论辨析中,提高所学知识的运用。
第五步,搞好课堂小结,既要对重难点知识加以强化,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点评。
四、历史“三全”主题教研活动的启示 。
主题教研不仅是教研形式的转型,更是研究思想的革新。历史主题教研带来的不仅是教研组的新面貌,更是历史课堂和课程改革的新局面。
1.历史“三全”主题教研活动大大增强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激发了教师教研的热情,提高了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2.历史“三全”主题教研活动有利地促进了学习型组织建设。以“三全教育”“问题意识”为标志的主题教研,迫使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以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教师的工作是研究,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自我。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在研究中成熟,已经逐步成为历史组教师生活的一种常态。
3.历史“三全”主题教研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课堂管理机制的创新。主题教研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同伴互助,教学相长,因此,活动使班级团队精神大大提升,课堂秩序达到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要求。
主题教研是辛苦的,苦在“研”;主题教研是快乐的,乐在“教”。回顾走过的路,我们感到,开展历史“三全”主题教研活动,一要坚定信念,二要坚持实践,三要不断完善。教研引领,课堂实践,教学并进,这样,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才能“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坚信,有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专家组的指导,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一定会在高效课堂中大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