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以教育科研为抓手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时间:2014/10/14

一所学校通过什么途径把教师团队凝聚起来?怎样激励教师团队以理论为友、以大师为师、自觉有效地去追求教育的理想?怎样引导教师团队更深刻地分析教育现象、更自觉地把握教育规律、更理性地搞好教育实践?怎样提升教师团队的办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这些问题是影响学校教育工作是否有序高效、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我校教育科研以求实创新的方针,坚持“四个重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以较快的速度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使学校教师队伍形成了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团队。

一、重视教育科研思想引领

教育科研思想引领,就是千方百计,引导教师志愿搞教育科研,把从事教育科研内化为成长需要,变成自觉行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向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1.率先垂范。我校从校长到中层干部,利用一切机会大力宣传教育科研的目的和意义,并带头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学校每月一次的全体教职工例会,开辟有“校长论坛”,由一名学校党委成员作有关学校管理和教育科研方面的报告。内容涉及先进的教育理念、课改动向、外地教改经验、教育法规、学校内部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等等。学校五位党委成员轮流主讲,在准备中搜集资料、学习领会、写作交流,使学校决策层自觉充电,保持教育思想上的先进性。学校党委的“校长论坛”报告,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不做空洞的说教,还以身边正反两方面鲜活的事例,让老师们认识到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使每个人感到,只有进行教育科研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地追求升学率。

学校一把手担任学校整体改革课题、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普通高中教学途径与方法研究”和省教育厅课改重大的子课题课题“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研究”等课题组长。教学副校长张裕仁担任省级课题“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组长。副校长李文军担任省级课题“中学生社团建设研究”课题组长。从校长到主任,既要领导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又要俯下身子指导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2.榜样示范。我校大力表彰深受学生欢迎、教育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以优秀教师的成长事迹激励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拔尖教师、青年优秀教师等评选条件中,参加教育科研及其成果占较大权重。学校对有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要求每学期要上一节示范课、听十节以推门课。安排他们在有关会议上交流反思与感悟、教育科研方法和从事教育科研的收获与快乐。

定期举办“三育人”演讲活动。优秀教师以胞满的热情抒发从事教育科研是一种智慧生存方式的心声,不仅用自己的光热照亮和温暖了学生,也增长了教书育人的才干,走上了提高工作质量从而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的良性循环之路,达到了一种有所为的人生境界。

3.专家领航。引导教师潜心研读教育理论、观摩研习特级教师的经典课堂教学录像,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精湛的教育艺术,探求其有效踏实的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学校赠送给每位教师当代教育改革名师魏书生、田丽霞、郑杰等人的著作。聘请刘青春、史绍典、程斯辉、涂艳国、李文鹏、姜瑛俐、王淑珍、胡波、赵凯等学者、专家来校讲学,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

一系列的激励活动,使大家认识到要实现人生价值,实现教育理想,就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提高质量的关键是掌握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从哪里来?从研究中来!教育科研能使人尽快地掌握规律,优化方法,提高效率,提高质量。而高效率、高质量带给教师的是工作的成功感、快乐感和幸福感。从而,使大家深深地体会到:教育科研既能保证我们工作不偏离方向,又能使我们正确把握未来,走向成功。

二、重视教育科研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教科室配备了五名教师来加强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形成“三线一体”的教育科研团队:校长—分管副校长—教科室—教研组—课题组主导线;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实验教师研究线;校长—分管副校长—教科室督导和验收线。这三条线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团结协作共同组成了学校教育科研团队。

重视教育科研硬件投入。学校为每个年级组配备了6-7台微机,每个课题组配置了笔记本电脑,还为每个教师发放了2000元的笔记本电脑补贴,建立了“当阳二高网站”,购买了学科齐全、内容配套的音像教学资料,征订了500多种科学书刊杂志,图书室藏书达15万册,给每位教师赠送了《走进新课程》、《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等教学理论书籍。学校还组织力量编写了《当阳二高三段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当阳二高德育读思行》《当阳二高学生社交与礼仪》《当阳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当阳二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阳二高知识产权读本》《发明创造技法》等校本课程,推广本校优质教师的教育教研研究成果。

凡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育科研活动,我校必定派出有关教师参加学习,并即时足额报销差旅费用。

三、重视教育科研管理落实

规范性与创新性统一的教育科研制度,既是教育科研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课题组指导下,我们本着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精神,制定和完善了新一轮的《当阳二高校本教研制度》,完善并创新了“当阳二高教育科研积分考核与奖励方案”“当阳二高骨干教师、青年拔尖教师评选方案”“当阳二高教研组活动及管理制度”“当阳二高自我反思、个人学习、教育叙事研究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有力地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形成了参加教育科研有动力,不参加教育科研有压力的“软环境”。《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校本教研制度》被教育厅重大项目“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课题组认定为湖北省样本制度,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马国良四次到湖北省重大教育项目研讨会上交流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经验。

此外,我们还注重了下列制度的管理落实:

1.集体备课制度。我校由教务处调课,保证年级各学科每周有两课时的集体学习时间。由备课组长组织。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定中心发言人、定中心记录人、定下周教学内容;“四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五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统一、教学资料统一。每个教师汇报上周教学计划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讨论和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2.观课议课制度。我校所有在岗教师必须每学期至少观评组内每位教师一节课。教科室提前统计上研究课教师的姓名、上课时间、地点、班级,打印后发放到年级组、教研组,欢迎全校教师听课学习。由教研组长组织议课,教科室考勤。议课时老师认真交流研讨,总结研究课的得失,吸收他人教学长处,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3.课题推进制度。严格按课题研究规划,分阶段布置研究任务,集中力量突破,促使目标达成。实行课题组长月例会和集体学习制度。例会上,课题组长汇报前期工作,叙述研究历程,总结成功之处,说明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制订后期研究计划;教科室传达上级教育科研部门及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精心安排下一阶段教育科研工作。

4.科研奖励制度。加强了教育科研成果终端管理,认真鉴定、登记、归档教育科研成果,按《当阳二高教育科研积分考核与奖励方案》每学期兑现“五个一”常规教研奖,还拿出专项经费用于课题研究教师工作量工资和奖励科研成果。以经济杠杆推动教育科研工作。

四、 重视教育科研措施到位

1.抓好课堂教学比武

课堂教学是教育科研的主要阵地,打造高效课堂是教育工作者永恒追求。每学期举行全员参加的课堂比武,在当阳二高是一项非弹性制度。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按得分多少排序,评出一、二等奖,获奖人数占参加教师的70%。竞赛分数由教师评委和学生学习小组两项合成。在高一、高二年级教师要求按学校构建的“三段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上课。比武的所有教师都必须使用“班班通”辅助教学。教学比武规定在一个月内完成,学校教科室汇总所有教师比武得分后,划分等级确定获奖教师名单,书面通报全校,并在学校网站公布结果。

2.抓好课题研究

如果说教育科研是教育生命的源泉,那么,课题研究便是教育科研的平台和抓手。我校把课题研究作为教育科研的载体,从细处入手,抓好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素质。杜绝教育科研脱离教育教学实践。

遵循“四情”确定课题。“十五”时期,我校根据扩大体育艺术招生规模的“国情”;学校由师范改制而来,学校体育、美术、音乐教学投入大,设备设施齐全配套的“校情”;体、音、美师资力量强,素质高的“师情”;学校每年增加学生近千人,学生素质结构差异大的“生情”等等因素;向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申报了学校整体改革龙头课题“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培养模式多元化研究”,并被确定为省“十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农村普通高中‘理想—规则—责任’德育模式研究”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深化德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中等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吸纳为子课题。我校龙头课题和德育课题的立项,为全校教职工传达了明晰的办学思路。各学科积极响应,根据学校总课题的需要,分别选定和立项了课题。其中,化学、地理、生物、政治、历史等学科的课题分别在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体育、美术、音乐、英语等学科的课题在当阳市立项;其它学科的课题在学校立项。

“十一五”开局之年,我校根据国情:实施新课程改革,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校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竞争实力;师情:与时俱进,以饱满的热情进入课改;生情:生源逐渐下降等等因素确定了学校新一轮整体改革龙头课题“普通高中教学途径与方法研究”,被省教科规划办立项为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并下拔了专项研究经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我校还向全国教育学会申报立项了“发明创造教育与普通高中课程相融合研究”课题。各学科也先后围绕学校整体改革课题配套申报了7个省级课题、9个宜昌市级课题、4个当阳市级课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校被省教育厅纳入省课改样本校和宜昌市教科院蹲点联校单位,成为课改实验的排头兵,为此,我们申请并积极承担了省教育厅多个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确定后,每位教师都有了研究方向和业务深造途径。

掌握教育规律,构建教育教学模式。全体教师根据课题方向和目标,通过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拜访名师,同伴互助,摸索实践,总结反思等环节,构建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三段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三校一班”“地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政治课开放式教学”“物理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生物问题—探究教学”“发明创造与普通高中课程相融合” 等等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得到了有关学者专家的肯定,在不同范围内交流推广。我校有16个立项课题已经圆满结题,其中,“农村普通高中‘理想—规则—责任’德育模式研究”“三段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发明创造与普通高中课程相融合研究”分别荣获当阳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培养模式多元化研究”“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研究”“政治课开放式教学研究”“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地方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课题分别荣获当阳市人民政府科学进步二等奖,“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研究”获当阳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三等奖。

3.抓好常规教学研究

我校立足教师专业基本功,规定所有在岗教师必须每学期至少完成下列“五个一”工作:每周听议一节课、每学期听议课不少以十五节;上一节优质课;撰写一篇优质论文(教学小故事、反思、叙事、心得等);潜心研读一部教育教学专著,写50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指导学生创作一件优质创新作品。“五个一”工作是学校学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老师们通过完成这些工作来提高理论素养、上课水平、反思水平、课件制作水平、个别辅导水平等专业素质。对老师们完成的优质课、论文、课件、创新作品进行评奖,通报表彰,并推荐参加上级各项竞赛活动。学期末学校教科室严格验收和登记教师完成“五个一”工作情况,并进行量化评分,等次发放常规教科研奖金。

4.抓好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青年教师是我校的生力军,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学校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措施来抓。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规划,起动了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实行双向选择,教科室确认的导师。规定辅导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每学期相互观议课10节的基本工作量。定期举行学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优胜者被推荐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竞赛。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各种平台。

5.抓好主题教研活动

根据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瓶颈问题,各教研组以问题为主线每学期还开展1—2个主题教研活动。利用观察量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地理教研组“案例的有效性应用研究”“培养质疑兴趣的有效性研究”,生物组的“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研究”“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政治组的“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等等主题研究等,得到省有关专家和省课改样本校兄弟学校教师认同和赞扬,很多高水平的主题教研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教育科研思想已深入人心,教育科研组织健全有力,教育科研管理落实有序,教育科研措施到位有效,教师专业素质提升速度加快。近年来,一所农村普通高中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7人;宜昌市学科带头人16人,当阳市骨干教师28人;国家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5人,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12人,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89篇,国家级优质课件一等奖9件,省一等奖17件。初步形成了一支学科配套、业务精良的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