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研究“问题学生”做研究型教育者

时间:2014/10/15

我所在的学校虽不是那种所谓的重点校,但在一些家长眼里还算小有名气。因此,经常会接纳一些择校生进校学习,其中不乏“问题学生”。作为党员、骨干教师,特别是有限的男性班主任,领导总会把一些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分派给我。起初自己还觉得受到领导的信任而沾沾自喜,但“问题学生”多了,特别是时间久了以后,每天都要面对他们,心里十分烦闷,甚至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搞得师生关系很僵。真不知哪天才有出头之日,摆脱这些“问题学生”。

分 析

对你的“烦闷”我深有体会,因为我也曾有过类似的体验。其实老师都喜欢省心的学生,哪怕学习成绩差一些,至少不会惹事儿添乱,也可以安安稳稳教学,轻轻松松度日。但对于要想研究一点“问题”的老师来讲,“问题学生”则是你最好的研究对象,让你从“教书匠”升华为教育者。

面对“问题学生”,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对“问题学生”的积极关注之中。“问题学生”也是学生,只是在某些方面表现得不合规矩。这些问题无论是出于日常的不良习惯,还是出于一时的冲动,都会给教师带来不少值得思考,甚至值得深入研究的教研课题。我们不妨把学生的每一种言行都看成是对一定刺激的反射行为。所有的学生在相同的环境中学习,每天接受着同样的学习任务。而在同一刺激的条件下,“问题学生”会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反应,这说明他们在“条件——反射”形成的中间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其中包括他们前期生活的积淀、自我认知的水平、情绪调节的能力、人际交往的方式等等。深入解剖每一个“问题学生”,把他们当作你研究的个案,在对个案的处理中努力寻找其规律,加以理论上的提升,你会觉得这些“问题学生”太有价值了,是他们带来的问题,促使你去观察、去思考、去研究。又由于他们就在你的身边,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实施,去完善你的教育实验设想。由此将你从经验性的教师转化为研究型的教育者。而且在研究中,你会得到无穷乐趣。“烦闷”的不良情绪则会妨碍你接纳他们,更谈不上问题的解决,不仅失去了唾手可得的研究对象和机会,发展下去还会造成对教师职业的倦怠,甚至还会把自己逼到情感的死胡同中而不能自拔。

当然,在对“问题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中,还要遵循科学研究的规律,讲究研究的方式与方法。不妨先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治疗的方法,如情绪合理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契约疗法等,这些方法在转变“问题学生”中都是很有实效的,值得尝试。关键是在这些研究、尝试中,会让自己找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