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宣化四中:用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时间:2014/10/17

张垣大地塞外古城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这就是宣化第四中学。这所有九十年办学历史的学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根据教育发展的大形势和学校发展实际,总结出优化学校管理的三大支点:对教育及教育规律有深刻的理解是学校管理的立足点;建设好影响学校发展的四支队伍是学校管理的关键点;用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是学校管理的增长点。在工作中三管齐下,全面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学校的品牌和特色更加彰显。

校园文化建设与四中的发展关系密切。物质文化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基础,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精神文化是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所在。四中靠学校精神所凝结成的极大的集体合力、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和学校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成为不断前进的力量之源,发展之基。

研究学校历史 提升学校文化

校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校长从管理一所学校之始,首先要研究这所学校的历史,挖掘学校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发扬优秀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宣化四中校长范清刚上任时,首先了解并研究四中校史、学校校风、教师工作作风等情况,把“精细”作为四中文化的一部分来强化、提升、内化。

2009年,该校申报省示范性高中工作圆满成功,学校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同时,学校把这一年定位为精细管理年;2010年,该校又提出:“从反思问题入手求精细,全校各部门从细节处发现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点”;2011年,该校从总结成功经验方面深化精细,宣化区教学管理经验交流会在四中召开,宣传四中的成功经验。 2012年提出“追求卓越、用心工作”的工作准则,提升了精细的内涵,确定为工作的原则,内化为教师的价值追求。

除了拥有严谨精细的工作作风外,团结协作也是四中精神的一个闪光点。“团结出力量,团结出成绩,团结出效率。”这句话四中人耳熟能详,因为在每一次的教职工大会上,校长范清都会讲到。他认为,一个单位,如果组织涣散,各行其是,必定没有生机与活力,更谈不上干事创业。在一个缺乏凝聚力的环境里,个人再有雄心壮志,再有聪明才智,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正是因为 “团结协作”理念的时时灌输,如今的宣化四中已经形成“全校一盘棋”,各个部门,每一位教职工都凝心聚力,一心为校:不必说年级组长、教导干事、班主任起早贪黑的整日辛劳;不必说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殚精竭虑的思维透支;也不必说一线教师兢兢业业的备课讲课,单从四中每一个部门的表现,就可以找到四中发展的源泉。从办公室不厌其烦的上传下达到教务处的尽职尽责精细的常规管理;从德育处不辞辛苦的每日巡查到总务处随叫随到的后勤保障;从图书馆快捷周到的流通借阅到实验室及时严谨的实验安排……在四中处处体现着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该校大力弘扬团结协作之风,每年年终测评时,都要把团结奉公、乐于助人的职工评选出来,给予荣誉。

紧跟时代发展 丰富文化内涵

当今时代对我们提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教育界的课程改革正在推进。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们学校文化要注入新的因素。《呼唤有智慧的教育》一文中说:要估价一种教育,我们最终要考察的,在于它是否拥有智慧,因为只有教育本身有智慧,才能够培养出智慧之人,社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紧跟时代发展,四中在校园文化内涵中加入了“富有智慧”四个字。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校长用智慧引领学校走向正确的轨道,“中层”用智慧寻求实现目标的最佳策略,老师用智慧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校长范清在工作中不断提升总结教育教学规律,用正确的思想、先进的理念引领着学校发展的方向。他提出了“德育放首位,质量为重心,素质为核心”的办学宗旨,开创了“一线三点”工作思路。提出了“抓师德就是抓教学质量”的理念,制定 “让师德渗透到教师教学行为的细处”的行动纲领,指导修订《宣化四中师德考核细则》。在校本教研工作中,他提出“带着问题出课堂,带着课题进课堂”的校本教研口号,倡导教师们搞小课题研究,把做课题和解决课堂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机结合。他营造鼓励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撰写《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就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引擎》一文集中阐释自己的思想。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提出“德为慎独、学贵心悟”的独到见解。可以说他是用智慧引领着四中追求理想的教育。

中层干部们用智慧寻求实现目标的最佳策略,针对实际情况,在去粗取精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首先,德育工作开创了“传统加特色”的德育教育新局面。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依托,注重教育的科学性、连续性和实效性,形成了“用正确的思想去引导、用严格的训练去规范、用良好的环境去陶冶、用丰富的活动去提高”的德育教育特色。 宣化四中从1988年开始设立第一个“规范月”至今,已开展了51个规范教育月活动,让传统教育活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德育工作家校合作”形成四中的又一特色,学校重视对家长“家庭教育”的培训,每次家长会都由校领导做主题报告,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在集中家长会基础上,组织一对一家长会,教师、学生、家长三方联席会,部分家长会等,引起广大师生、家长的共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宣化区教育局在四中召开德育现场会,宣传四中的经验。

其次,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从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能力两方面着力,积极探索符合四中初高中实际的教研形式、课堂模式、备课方法、作业批改形式。校本教研特色鲜明:以完善的制度作保障,以主题教研为途径,初高中集体教研重实效,教研网络化谋发展,教研结合课题求深化。每周一次的教研组长例会是校领导与老师们研究教学的主要阵地,在学校组织下,“教研组长大讲堂”,“备课组长一招鲜”,“优秀青年教师经验介绍”等活动成为老师们展示教学才华的大舞台;推门课、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教研组长先行课、开学第一课均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课堂是老师们专业智慧的比武场。

做智慧型教师是四中老师的共同追求。老师用智慧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年级组长教导干事深入分析各学生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级部职能最大化。各学科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初中教师在“细化教学环节、关注学生活动”上着力,在学法指导上突出“学会听课”和“学会做笔记”两个重点,卓有成效。高中以新课改为契机,从个人备课到集体商议再到现在的导学案一体、资源共享使教学向更深广的领域探究,高中的学案编写日渐成熟,以学生错题本,课间自助餐等形式强化对学生的指导。班级课程化为班主任提供了展现智慧的平台。初中中考保持十六连冠,高考成绩连年大幅攀升,这是四中教师集体智慧结出的丰硕果实。

共享读书乐趣 形成文化品质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积累于学校发展的滴滴点点,体现于师生员工的一言一行。为了让四中校园文化这棵大树枝繁叶茂,学校为她源源不断的输送营养,读书成为四中文化繁荣的源头活水。学校大兴读书之风,在全校师生中树立一种意识:读书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品质;喜爱读书是一种美好的内在修养,是四中师生的必修课。

要把读书做细做实并非易事。四中从三个方面推进读书工作,一是把好购书关。四中的图书馆是河北省一级图书馆,学校购买图书追求的不是数量,而是品质;着眼的不是学生文化考试,而是学生长远发展。学校图书购买面广,让老师和学生从博览群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为了做到学用结合,在每年配置新书时,校长带队,主抓教学的领导、教研组长亲自选书,做到分类提供教师自修书籍,有的放矢、学用结合、卓有成效。二是提高借读率,通过固定借阅时间、更新流通方式等增加图书的使用率,每周开馆不少于20小时,每天下午教师集体读书半小时。三是做好阅读指导。把阅览课排入课表,提高阅读质量。读书丰盈了师生的心灵,师生共享读书乐趣,形成学校的文化品质。

正如校长范清撰写的论文 《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中所说:“校园文化就像物理学上的‘场’,具有巨大的能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置身其中的每位成员都施加着一定的制约力和影响力,规范着每个人的思想、言论和行为,这就是校园文化的魅力和威力。”九十年的丰厚积淀,让宣化四中校园文化这一磁场放射出强大的能量,推动着四中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