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时间:2014/10/17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教研越来越显示出其合理性和重要性。以往学校通过灵活多变的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平台,像年级教研组的一人同课多上和同课组内异构,年段教研组、教研大组的教研日活动,城厢街道、萧山区、杭州地区多层面的校内外活动。 那么为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进行怎样的研究才是有效的研究呢?我认为以教学问题为中心开展的研究是有效的研究,那就是教师主动及时地发现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有策划地和伙伴一起进行针对性地研究,从而通过研究活动促进共同进步,因而发现教学问题――这是研究的关键,教师对问题要持积极的态度,把问题作为发展的契机,要乐意接受问题、主动寻找问题,入乎课堂进行之中。 那么问题从何而来?
1、认识自己的:一步一回细斟酌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讨论与合作时,始终是一个积极的活动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清楚地了解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2、来自身边的:一问一答求互动 教师作为“当事人”,有时会出现“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何况,有些同事在某个方面,是比教师自己要强,他们在课堂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及思考,会发现一些“当事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因此要多把伙伴请进课堂,请他们多提意见,发现问题。
3、领悟专家的:一言一语皆珍贵 专家根据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会把问题向教师提出来供教师思考,或与教师共同研究,专家的点拨非常重要。 我们知道,花同样的时间,用同样的工具,同样的人挖同样的地方,面积越小,挖得就越深。同理,从课堂问题入手,继而出乎其外,确立小专题、小课题,展开讨论,进行研究,便能减轻或避免教研与实践、科研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
产生了可以研究的问题,那如何进行研究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形式: 以观念更新为目的的有组织的理论学习;以落实教学常规为任务的教学过程管理;以提高教学效率与技能为目的的教学分析;以解决教学实际的困难为目的的实践反思;系统化地研究解决教学困难的课题研究;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共享为目的的资源建设;分散的教师自觉学习。
作为学校的教学研究组织者,须注意:
1、策划前必须要研究需求、背景或活动的前身;
2、要明确规划出活动给老师可能有哪些收获;
3、设计教师的参与点,让每个环节都是有价值的活动;
4、参与方式要多样化、递进,让不同层次教师都有参与的可能;
5、巧妙利用参与者中的资源;
6、要有充分的准备,更要尊重真实的生成;
7、从道理到理念,再从理念到理论。
又如有些老师虽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研究课题,但他们在教研室组织的改培训中,承担了教材分析任务,开展讲座,其中所介绍的大量鲜活的实践案例与理性思考,都来自于他们平时的思考与积累,他们所取得的是“没有身份证的研究成果”,他们进行的就是有效的研究。 校本教研的中心是问题,而问题是产生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
因此,教师是整个活动的主体,没有教师,就产生不了教学问题,没有教师对问题的反思,就不存在有效的教学研究。因此自下而上的研究活动,学校必先树教师的自主性,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是研究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要认为研究是自己的事,是自己专业发展的事,只有利其器后才能善其事,教师才能得以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