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力,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关键词:激发 政治 兴趣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帮助中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人们对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定位、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效果评估等方面有不少错误的认识,以致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也影响到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如何才能提高政治教学效果呢?本人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力,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非常有必要。
一、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一)这是青少年心理特点的需要。高中生具有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能掌握些基本的抽象概念。不过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做为支柱,他们就往往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而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思想性,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化呆板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理论为实践,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自觉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也是符合现行教材教法的要求。现行政治课教材,改变了过去的教材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它从实际事例入手,调动情感因素,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这就为运用兴趣教学手段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供了契机。
(三)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兴趣教学法更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当前,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就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去发掘学生学习上的兴趣,寓教于乐,力求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那么,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应该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呢?
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一)政治课要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必须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经常介绍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把课文中的抽象概念、观点和原理还原为具体生动的现实生活,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这是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也是优势。如讲述税收的基本特征,就可联系建国以来的最大的税案“金华税案”、“宝日税案”,布置思考题让学生收看录象后,阅读教材,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点拨,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并增强依法纳税、维护税法的尊严及和各种偷税欠税的行为作斗争的意识。又如讲“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与作用时,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到市场去调查,了解如生猪、鲜鱼、VCD等某种有代表性商品的价格变动性质与原因,并运用所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写出论文。又如讲述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时,则可联系村委会直选,可组织学生观看南海市各级村委会直选的电视新闻,可组织学生下乡调查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使学生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性质、特点、重要性、必要性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又如讲述国际新秩序时,可联系北约东扩与南斯拉夫问题;讲述人的主观能动性时,可联系我国军民的伟大的“抗洪精神”;而讲述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则可联系黄河断流与黄河治理……总之,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思想政治课一旦与活生生的社会实际、学生实际联系起来,就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形象可感,亲切可信,有趣实用的学科,学生就自然会兴趣盎然,自觉主动地学习。
(二)鼓励求异,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独创能力
传统的“我教你学”常常使老师和学生都带有惯性思维。老师用统一的标准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结果导致学生的潜能被埋没,思维僵化,缺乏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应鼓励求异,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授课时,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尝试多角度思考问题;讲完课以后,我会根据所讲内容自拟一些简单的题目,采用判断改错的形式,把学生分组进行抢答,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巩固了课堂知识。在评讲习题时,我会鼓励学生之进行讨论,并选举出代表进行总结发言,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情绪和参与意识,我常常是要求每个同学只说其中的一点或一个方面,使考虑问题不全面的同学也有发言的机会,激发了他们深入思考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逐渐对政治学习产生了兴趣。
(三)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生动形象,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是将感官获得信息输入到大脑进行整理,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识过程。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着手,改革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形象思维是有着绝对优势的。它不受时间、空间等客观要素的限制,利用多媒体,把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及过程,全部形象、生动、立体地展现给学生。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又可刺激学生进行思维,还可增强学生对美的鉴觉能力。思想政治课中的许多理论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只凭教师讲解即只凭听觉通道的作用,学生较难掌握。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就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在教学中,我善于利用学校的先进教学设备,精心选材,自制课件,提高了视觉效果,学生们普遍反映,使用多媒体上课,给他们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书本的知识特别容易理解和记忆,从而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以级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活动时间大约每月一次,比赛的内容紧贴教学内容和社会热点。我们事先通过查阅资料组题或自拟试题,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同时完成。为调动积极性,我们评选出优胜者并给予奖励。开展这些竞赛活动,既巩固了书本知,又培养同学们关注社会热点,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
(五)开展课堂“时事评述”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他们普遍非常关注社会上的时政热点,国内外大事,并以最先得到信息为自豪。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我在政治课堂上设置了“时事评述”的环节。每节课利用5分钟的时间,向学生陈述国内外大事,并加以点评。结果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这部分内容,每次评述,他们都议论纷纷,兴趣盎然。于是我趁机叫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陈述自己的见解,并指出发表内容可以不拘一格,畅所欲言,但最好能用课本的知识点来进行分析。由于要求回答的内容不设限制,同学们都勇于发言,或多或少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一些基础好的学生甚至能用课本的原理、观点来分析问题。通过“时事评述”,既巩固了书本知识,又让学生感受到学好政治课可以很好地理解社会事件,充分感受到学习政治能够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学生学好习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师教好学的前提条件。在思想政治的实际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认真钻研教材,注意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