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引领创新----校长的智慧选择

时间:2014/10/22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学校的发展需要引领。教育的功能主要靠学校体现,学校的价值最终要靠教育来体现。“促进人的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当今学校发展的主旋律。教师教育学生“学生发展教师,教师发展学校,校长引领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词。

一、学校精神与校长引领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种精神,精神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是学校文化特色,品牌的凝聚和升华。奋发向上的学校精神能使一所学校科学运转、和谐发展,焕发生机和活力。作为学校领头雁的校长也要有一种精神。校长的精神是校长教育哲学、办学理念、治校方针,育人思想的综合体现,校长精神是一面旗帜、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气质、是一种个性、是一种氛围,是一笔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教育资源。校长的精神重在示范引领、重在团结激励、重在创造活力、重在构建特色、重在塑造灵魂,重在打造品牌。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呼唤着一大批有精神的学校和校长!

综观今天的教育,我们是在知识经济全球化,共建地球村,培养世界公民的理念下,在与世界的人才争夺战中,搞应答世界多元文化冲击的教育。目前国家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加快教育结构性调整,建立学习型社会”和“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的新要求,标志着一个教育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学校是文化创生之地,是精神的传承之所,是生命滋养之根。学校是育人的殿堂,教育是思想的交流,是情感和情感的沟通,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学校精神就是学校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教育哲学,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它学校最本质的东西。

牛津、剑桥、北大、清华、同济等中外名校之所以魅力经久不衰,就在于他们经过历练、凝聚,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文化。哈佛为什么能培养出那么多杰出的人才,它的魅力到底从何而来?答案就在于哈佛的“永远改革、永远创新、永远追求”的校园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在广义上就是精神上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如果没有校长本人的首创精神,没有校长的以身作则,没有你自己进行的活动,就无法领导。没有整个集体的奋发精神,没有一定的教育思想统一全体教师的意识,就不能想象我们如何进行这项工作。

教育以育人为本,发展以创新为本,校长以引领为本。我国伟大的民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高屋建瓴地指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不止一次的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教育部长周济今年7月份指出:中小学校长是学校发展的领军人物,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中小学得以全面贯彻落实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如果说学校是一艘大船,校长就是舵手。纵观中外办学有成,人才辈出的名校,都有一种奋发向上、独具特色的校本精神,其中无不折射出校长引领的精神风范,透射出校长们的智慧光芒。

如果校长只满足于“管好物,管好事,管住人”的保姆式境界,他也只是一个事务型校长,因为他忽视了国家、社会、人民对学校的要求。准确地讲,国家、社会、人民对学校的要求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所以,校长办学就不能光停留在评价与控制等一般管理层面上,而要从稳定规范的管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文化管理上,即建立一种精神、思想、理念、制度、机制、行动的引领。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校长“不仅应当宣传和把科学知识推广到实际工作中去,而且要用自己的创造性的意图和思想把全体教师组织和联合起来”,还应当“力求做到使学校全体工作人员----从校长到看门人----都来实现教育思想,使全体工作人员都全神贯注这些思想开展的丰富的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无一不在为学生终生发展打基础”,换句话来说,就是评价学生的标准不仅仅只是考试成绩,而是学生们在这样的教育和活动中所展现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用到的能力、素质和品质。

安徽桐城中学是吴汝纶先生思想引领出来的,浙江台州书生中学是魏书生思想引领出来的,长春外语中学是李铁成思想引领出来的。天津三中“以天下为己任”的理念,山东平阴一中“决不放弃”的精神,江苏海门中学“实施人性教育、培养有为人才”的特色等无不昭示着精神文化的巨大力量。

比尔盖茨说:经营最难做的事便是知道明天发生什么变化,今天,要作些什么准备。解决好这个难题的人才是未来的领袖。
比尔盖茨认为:今天的努力就是为了实现未来的梦想。谁能在未来的世界中称王,答案也许只有一个,这就是像比尔盖茨这样的高瞻远瞩、策划未来、永远领先于人的企业家。

学校应该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校长应该成为学校的精神领袖。所谓精神领袖,就是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主心骨,是师生衷心拥戴和信赖的领导者,在学校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核心领导作用。通过引领让学校充满活力,感召每一位师生充满激情地工作和学习,从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就是通过理念、思想、精神、制度、机制、行动等引领师生把梦想变为现实,实现学生、教师、领导和学校思维一体的成功和发展。

阿尔伯特.施维策说过:“领导者就是楷模。”作为学校精神领袖的校长应该具有以下品质:一是正直诚实,具有远见卓识,富有感召力并能胜任本职工作;二是有首创精神、洞察力、感召力、自知之明和参与实践的能力和个性;三是坚定的信念,火热的激情,全身心的工作和建立一种坚不可摧的信任关系;四是权力下放、原则性强、有自主性、独立性和独特性;五是诚恳、体贴、尊重、理解、大度、实现群体和谐;六是注重传统和时代精神的统一,在积累、传承中锻造师生的智慧、精神和贡献。

作为学校精神领袖的校长要有以下素质:一是有在教育教学一线摸爬滚打的吃苦精神和真功夫、硬功夫,以绩服人;二是有良好的职务道德基础上的领导力,治校有方;三是有良好的教育科学理论支撑的底气和品位,德才兼备;四是有特色鲜明的办学思想,凝心聚力;五是有不畏艰难险阻的胆识和勇气,开拓创新;六是有和谐的团队精神,和衷共济。

作为学校精神领袖的校长要切中时代脉博,坚定不移地推行素质教育,抢占新课程改革的制高点,实现自己角色的准确定位:一是先进办学理念的接纳者;二是现代管理制度的构建者;三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四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五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倡行者;六是教师和学生潜能的开发者;七是教师学生成就的赏识者;八是教育品牌的打造者;九是学校精神的培植者,十是道德信仰的奠基者。

二、学校创新发展与校长引领

(一)创新教育理念,让先进办学思想为学校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教育理念是学校育人取向文化和校长文化在人才培养中所产生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体现着校长所推崇的观念、认识和理想。美国教育家尼尔本说:“当校长进入学校时,总是带着他的价值观、信仰和哲学观一起来的。校长通过自己的理念来对学校进行领导,其影响力依赖于这些教育观和理念质量的清晰度以及社会和师生对这些价值强的认同程度”。观念是行动的导,办学理念对学校的发展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美国西点军校“国家、荣誉、责任”的教育理念,清华大学梅贻琦提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教育理念,北京大学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教育理念,北师大启功先生提出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育理念等,不只是一种超前意识和特色品牌,更重要的是办学思路和适应未来趋势的超前思考与现实的结合,是教育文化在实践中对基本规律的认知,它标示着一种值得追求的育人导向,可以使教育者思想清晰,观点睿智,方向明辨。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必须有信念与信仰。没有信念与信仰的教育,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学校只有具有自身特色理念和办学思想,才能培养出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来。

思想是灵魂,思想决定高度,思想决定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我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了“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基,人人成才,个个成功”办学理念,“特色兴校,质量强校,创造一流,追求卓越”的办学思想,“成就每个学生,惠及百万家庭”的办学宗旨,“创办省级示范高中,向国家名校迈进”的办学目标,“用理念定位发展,用创新盘活资源,用和谐催生智慧,用文化打造品牌”的办学思路,“观念导航,思想引领,精神支撑,目标激励,体制创新,机制励人,师生互动,科研反哺,质量跟踪,立体发展”的办学模式。响亮地提出教育永远大于教学,成才必先成大“的素质教育口号,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涵发展”上路,培育了“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的二中精神,实现了教育目标创新,体现了校长占领素质教育制高点,科学定位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紧强信念、坚毅勇气、坚定信心和办学智慧,使学校走上了全面全新,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二)创新体制,让科学高效的现代管理给学校带来勃勃生机。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创新,首先是观念,关键是体制创新”。体制深处的问题则是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的僵化和机制的不适应问题。江苏翔宇教育集团卢志志文校长说:“中国教育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观念和体制”。效率效益来自于体制,体制活,全盘皆活。体制顺,人心顺。基于此,我校一是增设了教科处和国际部。教科处负责落实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国际部与新西兰理工学院合作办学,请外教授课,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奠定了基础,为教师创造了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引入了新思想新技术和国际素质教育的新经验新方法。是西北地区走国际化办学路子的首创,体现了办学的开放性和国际性方向。二是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分校式管理体制。推行扁平式管理,权力下放。每一个年级组就是一个分校,分校设校长一名,教导主任一至二人,工作实行承包责任制,三年一包到底,全权负责分校的师生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直接对校长负责。责、权、利分明,运作灵活,管理效益高。三是建立了“五大系列”考核体制,节点考核,跟踪问效,实现了过程管理的精细化。四是推行问题工作法,动态管理,充分保证了管理工作的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