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习:
1.自主学习 一般在课外通过导学案完成,也可以在课堂进行。
2.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有合作学习环节,有讨论,有展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3.探究学习 在导学案中设有探究问题
五步:
1.导 包括情境导入、目标解读。
2.讲 纠正导学案反馈的问题,精讲学生自学不能解决的重难点问题。
3.合 学生合作,由老师提具体问题,同桌或前后桌组成机动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成果以口头或板书形式展示出来。
4.评 包括展示和点评。
5.练 包括练习和小结。
“三习五步”课堂导学案的编制
1.编制原则:
遵循课标,目标明确,科学设计,以中差学生为起点,降低难度,直击课本内容。
2.编制基本要求:
(1)主备人根据课标、考试说明、教材、学情编写导学案;
(2)导学案的内容要具有基础性,即课堂的首要任务是完成新课程教学任务;
(3)导学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即内容编排要有层次,问题设计有梯度,可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大胆整合;
(4)一课一案,保证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5)导学案要有主备人,编号。坚持一人主备集体讨论定稿的原则;
(6)高一高二各科每周两个导学案,也可根据科目要求增加练习案。
3.编制的完成程序:
(1)主备人要提前一周备好导学案,交由备课组成员讨论。备课组成员要提前做好预案,要带着问题去讨论。
(2)集体讨论定稿后要有备课组长签字,教研组长审批签字,教导处签字付印。
4.导学案的完成时间:
提前一周定稿印刷
(1)周一交稿;(2)周二讨论定稿;(3)周三签字付印并交电子稿;
“三习五步”课堂具体实施步骤及要求
课前
(一)导学案必须提前两天发给学生。
(二)督促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导学案,用红色笔标注出自己解
决不了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三)各科任教师必须在课前(灵活掌握)第一次收齐导学案,认真批阅,及时了解学情,确定上课的针对性。学生根据学案,自主解读文本,初步学习,完成基础知识、基础题目,从总体上对文本有初步把握,完成基础性目标,从而为课堂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
(四)老师及时了解预习情况,为课堂反馈做准备;老师要培训学生,每组至少一人。
课中
1.导 (5分钟)
(1)运用一定的导入技巧导入新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教师确立并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解读重难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2.讲 (20分钟)
(1)导学案反馈 教师反馈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
(2)精讲 教师精讲相关知识(定理、结论的推导、语法用法等),精讲知识点的应用、知识框架及学习方法。
3.合 (5分钟)
由老师根据课本内容提出具体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展现出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查阅资料、教辅材料、工具书,最大程度占有材料,解决问题。英语课堂可以汉英结合以便大部分同学都能参与其中。
4.评 (10分钟)
(1)展示。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展示到黑板上.
(2)点评 学生点评,教师插评,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老师的点评要语言简练,直奔问题,点深点透。老师对学生的质疑要做出明确答复。
5.练 (5分钟)
(1)练习 检测练习结合,以便巩固当堂知识,可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在黑板板书,口答的一问一答等。
(2)小结 先由学生小结,老师补充小结,形成本节知识结构。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鼓励性评价。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
课后
(一)教师对导学案进行第二次批阅,督促学生落实学习目标。
(二)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 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教师做好教后反思。
补充要求:
1.每节课要有课件,课件里有教学目标、学习反馈、教学要点、动画演示等内容。
2.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可根据学科特点、课型特点灵活设计。
3.学生活动安排有序,课堂气氛活跃。每节课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不低于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