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管理中的开拓创新之路
——以溆浦为例浅谈特色教育管理经验
溆浦县是一个有90万人口的山区教育大县,近年来,该县教育工作围绕“强管理、抓质量、求创新、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创造了一系列的特色教育管理经验。
一、德育管理善“建网”
建立以校长、党支部书记负总责的“四线合一”德育管理网络,即校长——政教处——班主任一条线,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一条线,校关协——各处室——联络员一条线,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值周学生干部一条线,四条线都落脚在关爱学生成长这一点上,形成了德育合力。如该县的江维学校,开展明星教师推选活动,从演讲比赛提素质、教学赛课展能力、师德测评看表现、工作实绩比贡献等方面,综合评价教师的德能勤绩,在教师中掀起了比、学、赶、帮的热潮,形成了“争上公开课、勤练基本功、关爱特殊生、教学讲效果”的积极氛围,有力推动了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开展优秀学生推选活动,学校每期德育表彰层级多,覆盖面广,荣誉称号不拘一格,如冠名为“优秀”、“标兵”、“能手”、“小明星”等,并在校园内的宣传窗中贴放受表彰学生的照片,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上进心。该校还在软环境改善上下足功夫:“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的校训牌挂在校门口的最醒目处,时刻提醒每一位进入校园的孩子;花坛里,随处可见“花儿也有生命”“你的珍爱会让我笑得更灿烂”等提示牌,触动孩子们关爱一切生命的心弦;过道边“今天你微笑了吗?你问候了吗?”的标语在悄悄提示孩子们要礼貌待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浓厚的德育文化气息,使学校环境育人的功能得到彰显。再如屈原学校,该校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全体,形成了涵盖“天—周—月—期—年”的德育序列线,即每天由少先队大队部检查评估,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每周组织一次升旗仪式,利用国旗下讲话,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教育。每月形成一个具体的主题活动,评选五星级班级。每学期召开一次班级工作管理研讨会,总结交流,反思工作。该校还积极开展了如“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甘露——为旱区孩子送水”公益活动、向革命先烈警予奶奶献花纪念活动、“同在一片蓝天下”助残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争做优秀屈原学子”系列活动和“心存感恩,与爱同行”“快乐阳光少年”大型主题班队活动以及禁毒、法制专题讲座等,活跃了校园氛围,培养了学生品质。
二、教师管理抓“四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管理是前提。该县在教师管理上采取“四子”模式。一是压担子。让优秀教师承担重任,当好“排头兵”,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搭台子。为教师搭建平台,让教师有用武之地,是发现人才、锻炼人才的重要手段。积极组织说课比赛、课堂教学大比武、专业知识竞赛、限时教案评比、优秀教师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增强了教师的业务能力。三是富脑子。将教师的终身学习纳入教学常规检查,每月组织读书交流会;选派年轻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接受教育前沿信息;利用互联网络,组织教师收看魏书生的《如何教出好孩子》、李镇西的《如何转化后进生》等教育大家的网络视频,进一步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四是暖身子。教师或教师的直系亲属生病住院,校领导亲自慰问温暖。对于教师碰到的点滴困难,学校都会尽己所能伸出援手。每逢节假日校长向教师发出祝福短信,传统节日学校组织教师在校聚餐,教师生日时不忘送上一份生日礼物。比如,该县屈原学校围绕“向研究型教师迈进”、“培养专家型教师”为主题,通过“三读”打造学习共同体。即读书,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引领教师“读经典书,做有根人”;读人,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系统地开展“向名师学什么”的系列活动,让教师走进名师,聆听窦桂梅、于永正、王崧舟等名师的专题讲座;读课,通过收看优质课录像、观摩课堂教学实况及开展各科教学比武、“师徒结对共成长”、“同课异构”阅读教学研讨等特色活动,有效激发了教师的教研热情,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针对农村居民子女较多,行为习惯不好的实际情况。
三、课堂教学抓“三清”
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教学的中心环节,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到“三清”,即:清楚、结清、清理。清楚:就是明白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找准重难点,寻找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弄清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结清:就是了解本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做到当堂总结,当天落实,同时教师也认真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清理:就是对本堂课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辅导学生弥补未掌握的知识点,反思本堂教学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种做法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得教学质量上了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