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想法来源于一句话——“经师易遇,人师难逢”。经师,指教学问的老师;人师,指教做人的老师。这句话意即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为人师表的人却难碰上。作为班主任,集经师与人师的责任于一身,应当如何权衡?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先生说:现代的教师,要做经师和人师的完美结合。那么,谁是我心中这两者结合的化身呢?我认为是《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仅此一家,其他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中的“观音菩萨”的形象都不算。
为什么说我们班主任要做班级的“观音菩萨”?众所周知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两个老师,一是他的授业恩师菩提祖师,二是他的师傅唐僧。一个教他生平所有法术,可以算是经师;一个带他西天取经修得正果,可以算是人师。这两个老师都合格吗,我们从经师菩提祖师说起。
菩提祖师禅理精湛、法力无边,且深谙教法。教悟空腾云之术时,悟空道:“这个却难!却难!”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句激励的话,就让悟空重燃信心,“悟空闻得此言,叩头礼拜,启道:‘师父,为人须为彻,索性舍个大慈悲,将此腾云之法,一发传与我罢,绝不敢忘恩。’祖师道:‘凡诸仙腾云,皆跌足而起,你却不是这般。我才见你,连扯方才跳上。我今只就你这个势,传你个筋斗云罢。’”什么意思呢?神仙飞的时候是双足一蹬地,就上去了。孙猴子只会翻跟头,而且翻不高。但菩提祖师没有强制要求猴子蹬地飞,而是教他翻跟头就能飞的方法,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典范之作。
但是菩提祖师为什么不能尊为人师?原因有二:第一他尤其偏心。对悟空这样伶俐的优等生,他疼爱有加,三更开小灶,传长生妙道,授筋斗云,教七十二般变化。可面对其他成百上千弟子,他却一言以蔽之:“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意思说资质不好的学生,对他说再多也是做无用功,这样的老师,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班级,怕是会马虎对付;第二他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悟空在人前卖弄,立刻就被驱逐回花果山,走之前还要怒骂一顿:“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如若教师都这样,怕学生犯了错连累自己,还有几个人会安心教学呢?
我记得自己11年刚进学校,9月底就要主持开学第一次家长会。那时候我几乎什么都不懂,在教室前面黑板写上“欢迎各位家长”,在后面黑板呆立了很久,写上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几乎是分分钟的事,就有其他班主任过来提醒我:“赶紧把后面字擦了!”我吓得赶紧擦了,一想:是啊,我说这话干嘛,我带一个普通班,小孩起点不高习惯也不好,既骂了家长又骂了自己。从这之后,好几句话我别说提了,想都不敢想,听了就直冒冷汗。比如“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整天惶惶恐恐,生怕是来害人的。后来我想,孔子有弟子三千人,才出了贤人七十二,我班上43个人,只要教一个成才,我就跟孔子老先生并驾齐驱了。我要是一个也教不出来,说明我不如孔子,这事不丢人,这才把心理包袱放下来。所以说,当一个优秀的经师,真难!
接着说孙悟空的第二个师傅唐僧。唐僧几乎不懂教育,面对悟空这样调皮捣蛋的学生,不是埋怨,就是批评,不是念紧箍咒实施体罚,就是赶他回花果山老家。悟空跟着他,法术没有长进,若就经师角度而言,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庸师。但换从人师的角度来看,他却是一位令人敬仰、值得效仿的好老师。探究唐僧人师之道,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赤诚的报国心。二是执著的事业心。三是纯真的博爱心。四是严格的自律心。
这四点很难得,而其中博爱心又更为难得。我们的爱有限。俗话说的好:你不先爱自己,怎么指望别人来爱你?像我们有的班主任就很不“自爱”。早上很早赶过来,不吃早饭;晚上很晚还在备课,还有些班主任,竟然把作业带回家改,不注意休息。就连我,有的时候做梦都梦到训学生。班上总共六组,一个个训过来,训到天亮才第四组,一大早起来就气鼓鼓的。带着这种情绪,要是学生再惹个事,就天崩地裂地动山摇一股脑儿泼到学生身上。所以,我们要想当好人师,一定要懂得自爱,然后才能好好爱学生。这个爱,要像唐僧爱悟空一样,不管气他骂他罚他赶他多少次,只要他晓得错了,就还是好徒儿。如果他不晓得错,就气他骂他罚他赶他,直到他晓得错为止。贾谊说,秦国为何灭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不懂得施行仁政;杜牧说,六国为何灭亡?不爱其人——不懂得爱护子民。班级就像一个小小国家,教室就是四面城墙。你走进去指点江山,四五十个学生跟着你的方向走,还有比这更爽的感觉吗?但如果一味压制,与学生为敌,最后可能就是“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所以说,做一个优秀的人师,真难!
最后,观音菩萨无疑就是一位克服了两方缺点,集经师与人师优点于一体的优秀班主任典型。
一、关爱问题学生,因材施教。孙悟空,本领大、惹麻烦本领也大;猪八戒,好吃懒做、意志时时刻刻动摇;沙悟净,一直在努力,但一开口不是“大师兄救我”就是“大师兄救师父”;白龙马,不会说人话,永远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这四个都是十分典型的问题学生,是每个班级必备的头疼四件宝。为了转化他们,观音菩萨没有采用一般的说教,也没有去打骂、惩罚、请家长,而是根据他们的基本素质及个性特点,特意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帮助唐僧西天取经的学习、工作、生活平台,然后引导他们在这个广阔的平台上去探索、历练、体验。观音菩萨用一个个问题来提升他们的智慧,用一次次磨难来锤炼他们的意志,用一串串诱惑来砥砺他们的性情,用一个个情境培养他们学会合作,用“修得个金身正果”来引导他们前行的方向。这种做法,难道不是我们班主任最智慧的选择吗?
二、长期关注学生,从旁指导。观音菩萨不是那种布置了任务,分配了工作就置身事外的老师。观音菩萨全过程、全方位地关注着学生们的发展与成长。他会尽量引导他们在前行的路上自己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但只要他们真正身陷绝境、性命堪忧时,就会及时现身,指方向、借法宝、排忧解难,以保证他们能够全面、健康、和谐地可持续发展。自始至终的坚持,全心全意的关注,这是何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这是怎样崇高的职业道德!作为班主任,我们能否这样一如既往地奉献和付出?
三、妙用智慧教育,完善人格。观音菩萨作风民主,学养深厚,尤其是在几位问题学生的成功引导上,体现了出类拔萃的育人功力。第二十三回,观音菩萨为试师徒四人是否凡心未尽,约请黎山老母、普贤、文殊三位一同化作美女娇娘,八戒立刻中计,要留下来做女婿。结果被菩萨们耍的团团转,使他自个儿赌咒发誓:“从今后,再也不敢妄为。就是累折骨头,也只是摩肩压担,随师父西域去也”。在处理猪八戒这样的早恋学生时,他不批评、不训斥、不打、不骂,而是暗设机巧,妙用智慧,使其在教训面前自己反省,自我调整。假若我们班主任在遇到类似问题时,都能这样去做,那还何愁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呢?
观音菩萨做班主任堪称完美,但现实生活中,谁担得起“完美”二字,不论做经师、做人师、还是做观音菩萨,都不是一条轻松的路。做一个班主任,社会要评价我们,学校要评价我们,同事要评价我们,家长要评价我们,学生要评价我们,但永远别忘记自我评价。一个班的现状,只有班主任最了解。不能别人说你是一朵花,你就真把自己当成一朵花;别人说你是一滩烂泥,你就真认为自己是一滩烂泥。选择是自己的,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学生享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