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有益的尝试 可喜的收获

时间:2014/10/25

高一新生一踏入我校就要接受学校强势打造的高效课堂――“三段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洗礼,这对从小学到初中习惯了老师手把手教,而且学习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断奶”。刚开始很多学生不适应,有个别学生在导学案上写“高效课堂不高效,要求取消高效课堂”,有的甚至在班会上哭,说自己不会学,要老师多讲。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在思想上注重与学生沟通,在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展示的具体指导,学生们渐渐适应并喜欢上了政治学科高效课堂。

如何使政治教学课堂高效,如何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好地匹配教学目标,增加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以“课内比教学”活动为契机,以“如何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为主题,以我承担的研究课《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为突破口,在导学案编写、课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收获颇多。                 

一、有益的尝试

1.精心设计学案,以学案为主导。

编写精美的导学案,这既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方向盘,也是学生探究质疑的动力源和助推器。学生缺乏激情和动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导学案太枯燥单一。长期以来我们政治导学案的编写一般由基础梳理、选择题和知识归纳这几块组成,缺少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的设置。

这次导学案编写,我认真解读教材这“有字书”,钻研教材,并超越教材;同时也以社会生活为“无字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当今重大时政热点。在这节课中,我以温家宝总理的视频引出“效率与公平”,并让学生见证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这些生动鲜活的素材,更直观,更有视觉冲击力。

我设计了弹性化教学方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更大的发挥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同时学案形式多样,既有宏观构筑的知识体系,又有微观强调的关键字词填空,既有“社会收入悬殊”热点生成的问答题,又有着眼于知识联系的选择题,既有视觉盛宴,又有学生的动手动脑体验。识记、理解、能力目标也都得到了较好地实现。

2.培养思维方法,以问题为主线。

课前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课中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升华拓展问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也便于学生轻松把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针对学情的明智之举,我校学生基础差,自学能力差,大多是翻书或翻资料找答案,以至于在展示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能力尤其重要。

我在本节课中抓住问题“拓、挖、思、悟”,不厌其烦、“无限”放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如学生分不清“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我马上通过表格让学生区分二者,并列举一系列事例让学生辨别,最后让学生做有关二者关系的选择题,从而让学生多角度地掌握这一难点。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我在这节课中设置了“假如你是当阳市市长,如何解决收入悬殊问题?”,“市长热线开通了,我为市长出谋划策。”等问题,鼓励学生广泛参与,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挖掘难点,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怎样准确理解问题,怎样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怎样在文中找到与问题对应的信息,怎样组织语言。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3.重视教学点评,以激励为动力。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善于激励和鼓舞。”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学生在回答问题后,老师都要进行评价,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句真诚的赞美都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欲望。 

在这节课中,我一直保持着微笑,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让学生渐渐抛开了初始的拘谨,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去;当一个同学回答怎样维护社会公平时不仅答出了书本知识还加入了自己的见解,我充满激情地赞美他,并和同学们一起报以热烈的掌声;有位学生把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答错了,他自己也非常不好意思,我马上从另外一个方面肯定了他的“闪光点”:平时不爱回答问题,今天能回答问题本身就是成功,同学们马上用掌声鼓励他。这也告诉我们,他们内心深处渴望张扬自我,渴望更多的表现机会,渴望更大的表现舞台。因此下课前我随机应变地评出一个答问最好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容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实现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创新性。

二、努力的方向

1.要管理好负面的情绪。做任何事情都不一定如希望的那样一帆风顺,课堂教学面对几十名有血有肉个性各异的学生,更是充满着突如其来的问题和挑战。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就如同导演,教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一节课的走向。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教育机智。开始不久,学生很紧张,以至于气氛较为沉闷,我马上说“大家是不是因为有很多老师听课紧张啊?”,其实这么说并不能让同学们放松,反而这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像传染病一样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快要下课了,眼看教学内容快完成不了,一个同学展示时仍然读题目,不择重点地讲,我非常着急,想打断他的展示,又担心抑制他的积极性,这种焦虑的情绪很快写在脸上,同学们也感觉到我的着急,这名学生也越发吞吞吐吐。其实当时我可以说,这位同学准备很充分,看来下课后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交流。以后的教学中要学会用积极的情绪引导感染学生。

2.要创造好契合的情境。高一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再加上思想政治内容比较枯燥深奥,根据新课程理念,要重视“活动化、情境化”。在这节课中,由于设置的情境不多,学生参与的激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气氛没有充分营造起来。课后反思,其实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围绕“身边的分配不均现象”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调动情绪;然后让学生“看一看”,初步感知温总理的视频,开阔视野,深化认识,总体感知;让学生动手“理一理”,宏观构筑知识体系;让学生动手“练一练”、“讲一讲”,在做中学,巩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动手“试一试”,“我是小公民,我为市长出谋划策”、“我是市长,我该怎么办”,有血有肉,浑然一体。

3.要设计好经典的创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面对鲜活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个性,他们处在信息化的社会和飞速发展的社会;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在导学案编写方面,以动态的学情为依托,设计弹性化的导学案,便于老师收放有度。在课堂设计方面,以问题的生成为依据,设计灵活的课堂流程,便于老师宏观驾驭。在教师点评方面,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依据,“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知识的正确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便于老师点火造势。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让每位教师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欲道今朝花开早,料得来年花更香”,我们学校一定会借课改的东风,香飘万里,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