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时间:2014/11/1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其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以知经验的多少和内驱力的大小,(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已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内驱力与动机基本上是同义词。)因此,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学生。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成效,除了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外,能否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进行探索,挖掘潜力,激发内驱力,增强班级管理的凝聚力和活力,是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所有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首先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校实行的高效课堂为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打开了突破口,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高效课堂要实现高效,关键是班风,班风的好坏是觉得高效课堂学习效果优劣的试金石,而班级文化建设又是班级建设的核心。特色班风,浓厚学风是学生主体参与、潜力挖掘的有效载体,班风学风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能自发形成的,只有经过长期积淀才能形成。结合我校“教育就是引领学生自我发展、全面发展的”的理念和“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管理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方向,本人认为,要增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只能在谋求特色上下工夫。而我们的特色就是高效课堂,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坚强班级文化建设呢?

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有如下三点可供大家借鉴参考。

首先,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的组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如果由班主任直接任命小组长,随意分工,机械组合,这样的小组是缺战斗力的。如何组建有竞争力,充满活力的小组呢?

三年的实践,我认为组建小组应遵循如下原则:1、公开选拔组长;2、组长、组织实行双向选择,友情组合;3、小组内实行性别搭配;4、组与组之间成员在成绩、表现等方面分等级和层次进行搭配;5、允许独立成组。

对于新生来说,他们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班级、同学老师都是陌生的,如果这时在全班公选组长,“友情组合”显然是不可行的,所以,在入校的第一个月可作前期准备,挑选临时班委、临时组长负责日常班级管理(自习纪律、清结卫生、寝室纪律与安全卫生等)这些也是班主任必须做的工作,通过这些活动,班主任可以发现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较强的学生,让他们成为小组长的候选人。但仅做这个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组长候选人的能力得到更全面、更充分的展示,让他们愿意成为一个未来有活力的优秀团队负责人,班主任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之间加深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去发现人才。我们开展了“时事综述”“朗诵比赛”“故事会”“主题班会”、“小品表演”、“合唱指挥”、周日例会等各种活动,通过对活动的设计、组织、点评等,发现了一批有较强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优秀组长候选人,使他们的才能通过这些活动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让这些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

选拔组长,招聘组员:凡竞选小组长的学生都要公开演讲(事前,班主任应与这些学生沟通,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乐意参与)通过演讲活动,让竞选的候选人在全体学生面前展示小组建设的思路与个人的才华,这样可以招聘到志趣相投的优秀的小组成员。

组长确定后,可在全班范围按照建组应遵循的原则招聘组员,这样便于小组长以后能顺利的展开工作(招聘实行双向选择,友情组合)。

组建完成后,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制定组规、确定组名、组训、小组目标及小组成员的考核办法。

第二、构建和谐班集体

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被概括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强调以集体玮教育对象,在教育集体时教育个人,通过集体的力量对学生个人进行更广泛严格的教育。对学生教育必须要求他对集体负责,给集体以积极的影响。要构建和谐班级,必须建立小组内部的和谐以及各小组之间的和谐,小组、班级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也是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阵地。更是班主任从经验型向专业化发展的广阔舞台。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就能建立起自我教育的小组和和谐的班集体。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及成功感,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

要达到这个目标,学生的自主管理必须成为班级管理的主流,因此,班级建设应使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班级活动的主体,成为建设班集体的“设计师”而不是班级建设中的看客。班级建设的目标方案由师生共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