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在“磨”和“晒”中把握合学教育的思想策略——海林一中

时间:2014/11/1

我校开展的合学教育活动在本学期的重点活动主要有两项,第一项是“磨课”、“晒课”,第二项是班级小组建设。教学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合作学习不只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变化,更是教师教育行为的一次重大变革,只有教师打造出适合合学的课堂,学生的小组学习才能收到应有的成效。因此在合作学习推进中,始终把教师的“磨课”、“晒课”作为第一位的工作来抓。让广大教师在“磨”和“晒”中逐渐领会和把握合学教育的思想和策略,从而把合学教育推向深入。

一、对“磨课”、“晒课”的阶段评价

通过前期听评课,以及与孙校长、刘校长、白主任等人的交流,觉得合学推进基本顺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广大教师敢于亮相、勇于担当。

由于我们学校一线教师人数比较多,又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教研方式,所以本学期的小组课是分阶段按学年分学科进行,每个备课组在进行小组课的同时选一人进行“磨课”,到目前为止九年级、八年级已全部进行完,七年级除语文、历史学科和英语部分教师外,共有 120多人完成了小组课,其中19人进行了“磨课”。

正因为是第一次采取这种教研方式,“磨课”教师要进行改前、改后两次备课、两次上课,所以“磨课”教师都承担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就连白主任这经常参与大型活动的人出课前的周六、周日都因为琢磨课而休息不好,由此想到,其它老师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我觉得首先我们要感谢这些磨课教师,他们敢于亮相、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敬佩,是他们的辛苦付出为我们提供了研讨的课例,通过这样的研讨既展现了备课组的凝聚力和集体智慧,又增强了教研氛围,所有参与者都会有所收获,但其中磨课者的收获会更大些,这也就是先“舍”之后的“得”吧!

(二)比较准确、灵活地把握合学思想和策略。

经过一个阶段的“磨课”、“晒课”,可以看出出课教师悟性比较高,对合学教育思想领会的比较透,在他们的课堂上能够比较准确、灵活地把握和运用合学教育的思想和策略,有的教师已形成了自己个性鲜明的做法,非常值得肯定和欣慰。比如,白戎、李健霞、胡忠立、张锦庆、张平等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精心设计有思维含量的、有梯度的问题引领学生步步深入地学习;魏荣海、马洪海、王婧峰、许少颖等教师的课堂心中有学生,重点问题耐心推进并且能够停下来给学生整理、消化的时间,关注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周洁、郭忠梅、张艳玲、张翠红、张坤、李世江、李健霞等几位班主任的课堂听说读写讲练多种方法灵活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班级小组建设上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做法,因此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很自然流畅,组长指导组员学习,并推荐组员展示,学生的表现及时得到评价,小组的作用突出,看出平时培养和训练的用心和功夫,非常好。

二、“磨课”、“晒课”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当然,应该说出课教师都能按照学校教改要求进行教学设计,积极对待,认真准备,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在努力去做,每个课堂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在听课的过程中也发现我们的课堂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在这里归纳几点,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借鉴,使我们的教学更加优化。

(一)从学习目标方面看,重点不突出。

有的课堂学习目标内容多,而且出示目标过快,教师或学生读一遍,就一带而过,好像是只为教学环节完整而不得不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既统领着课堂有步骤地进行又是教学最后要达到的目的,所以说是很重要的。目标可以是笼统的,但一定要强调关键词,最好写在黑板边上,使学生时时能看到;也可以是具体的问题,但不论哪种目标,其中一定要包含教学重点,要通过目标的达成实现重点内容的掌握。

(二)从教学过程看。教学设计不够优化。

一是有的教师准备内容过多,条理不清晰,内容交叉重复,授课过程用力泛泛,重点不突出。整节课满满的,教师累得够呛,学生跟不上流,根本没有消化、理解、记忆的时间。

二是有的教师以问带讲,提出的问题过细、过碎。整节课老师问了无数个小问题,最后学生头脑中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或者说不能形成对某个问题的完整答案。

三是有的教师对学生关注度不够,没有面对所有学生。也就是说教师按照自己的教案讲,提的问题只要有少部分学生应和着答出就往下进行,不管大多数学生是否学会,教师的关注点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大多数学生真正学会。因此希望教师要学会使用走走停停策略。在讲解学生难理解的地方后,停一停让学生思维跟一跟,个性化的疑问同桌间解决一下;在重点知识或原理、定义讲明之后,要停一停让学生在书上画一画、琢磨琢磨、整理整理;在需要记忆的地方给学生时间背一背,记在脑袋里。在认知清晰、明确的基础上再进行练习,这样的练习才能达到巩固的效果。

通过有些习题课和复习课,看出学生在学习原理时就不太明白,那么到解决实际问题时就更蒙了,如果教师能通过习题讲解帮助这些学生学会原理也算不错的,但有的教师讲题是一道接一道,讲完一道问明白吗,个别学生说明白就过了,再讲下一道直讲到下课,中间不给学生整理的时间,不给学生解决疑问的时间,糊涂的学生还是糊涂,教师也很累,嗓子都哑了,咽炎也犯了,老师还很委屈,抱怨讲八百遍还是不会。这样的老师很辛苦,敬业精神很值得尊敬,但我希望这样的教师不要使蛮力,要多动脑,选题要精,通过典型题的解决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要学“偷懒取巧”,能让学生做的放手让学生做,特别是发挥优秀生的助手作用,老师不要一切包办代替,否则老师很累学生还不买账,费力不讨好。

四是不重视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特别是错误资源和学生的不同见解。这样的地方就是我们说的易错点、易混点,这时要及时抓住并帮学生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不要不理睬或只告诉他正确答案,既知对又知错才是全对。帮助学生解开这个结,明白为什么错才能避免以后再出错。

五是关于课件。大多数出课的教师都很用心制作了课件,如物理、地理、英语、数学等许多老师课件的质量都很高,对教学起到了演示过程、加深理解、补充拓展的作用。存在的问题是有的老师板书时重复课件内容,这就没必要了,还浪费时间;还有的是课件中有与内容无关的动态图像,如小人或小动物一直在动,分散学生注意力;还有极个别老师照搬网上现成的课件,不结合学情取舍,课堂被别人的课件左右,失去了课件的服务功能和工具性作用。

(三)结尾时间使用。许多课都是压堂,打铃了还讲,特别是第三节课,在眼操音乐声中学生根本听不清你讲啥,再说下课了学生也没心思听,所以再讲效果不好,还引起学生反感。希望老师优化前面的教学,分配好时间。结尾几分钟建议教师组织学生相互说说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或反过头对照学习目标看看是否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再梳理、巩固本节所学。  

总之,推进合学教育是一项重大课题,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大胆实践。只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懈努力,定能使这种教学思想更完善、更合理、更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