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学校管理方格谈

时间:2014/11/3

学校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之中管是表象,理是实质,理是管之道,管之规律,是管理者管理智慧的体现,也是管理成败的关键。我认为,作为一校之长,应追求教育管理的四重境界:有格、有情、有序、有效。其中有格是前提,有情、有序、有效均建立于有格的基础之上。

“格”即规矩,章法。就是应建立事事有章可循,人人有章可依的制度体系,就是责任到人,制度到岗的管理方格。其实,学校的管理体制、制度建设、管理方法等等,都存在两条线:一是经线,一是纬线,这两条线同时作用,纵横交织成管理网格。

一、建立管理中的序列,形成切合学校实际的格

1、行政管理的格。现在学校较多沿用条条块块的管理办法,但其带有很大程度的模糊性,尤其是造成中层管理权力的对撞,引起力量抵销。我认为,学校行政管理应该改条为线,变块为格,职能清晰,职责分明,以使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校长室—级部—班级组成学校行政管理的纬线,校长办公室、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组成学校管理的经线,网织成学校行政管理的格。

2.学校制度的格。建立科学合理、运转有序的学校管理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在学校管理中体现法治精神,遵守教育法律,在学校内形成一种良好的法律秩序,依法治校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标志。在制订完善管理制度时也应重视格的建立,致力于细化、优化学校在行政、教育、教师、学生、后勤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促进学校健康运行的制度体系,形成学校规章制度的格。

二、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至少应该形成四大系列

依法治校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校长管理学校的基本方略。一个管理有格的学校,必须建立健全严格而又规范的管理制度,发挥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学校首先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其次还要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

我认为,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至少应该形成四大系列:一是章程,它是学校的“母法”,包含总则、办学宗旨、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环境管理等内容;二是章法,如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学校理事会章程等;三是规矩,如行风建设规定、教师师德规范、教学“五认真”基本要求、学生考试规则、学生实验规则等;四是机制,包括竞争机制、评估机制、激励机制、反馈机制等,如教师绩效考核方案、教学成果奖励方法、教科研奖励方法、奖学金实施细则等。

三、如何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

曾经有人说过:“好的制度能使不好人向善,不好的制度能使好人滋生坏的习惯”。制定并执行规章制度对完成学校各项任务,建立学校正常秩序,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有重要意义。

1、管理制度的建立。管理制度的制订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制度的建立要遵循目的性的原则。这些规章制度应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即制定规章制度的一个目的是使学校教职员工受到教育,另一个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第二、制度的建立要遵循可行性的原则。学校规章制度是要具体执行的,必须强调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使制度提出的要求和措施符合教师及学校管理的需要且切实可行。制度中所提出的要求不但要适度,而且要有分寸,更要让所有教职员工都能接受;第三、制度的建立要遵循民主性的原则。学校的发展主要靠教师,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也要靠教师,这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采取从教职工中来到教职工中去的做法,做到决策有群众基础,行政有群众支持,管理有群众参与;第四、制度的建立要遵循激励性的原则。制度管理不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要把制度内化为教师和学生的自觉行动,要激励师生共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和谐校园。通过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激励制度,激发教师从教的积极性,把成绩创造于岗位,让一些优秀的骨干教师迅速地成长;第五、制度的建立要遵循稳定性的原则。学校教育的周期长,要求教育秩序相对稳定,不能一个校长一套制度,应保持学校规章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以体现管理制度的严肃性。

综观现代管理的成果,无不重视格的建立与强化。学校管理既要有条不紊,又要严谨缜密,关键是学校领导的综合思考,纵横兼顾。由于客观实际中存在“格”,这就要求校长要有格的观念,有意识地建立管理中的序列,形成切合学校实际的格。这既是校长管理的思考方法,也是校长管理的重要手段。

2、管理制度的执行。制度的制定或许比较容易,但是关键是落实。如若学校中无章无序、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职不司、有责不行,那一切活动就无法展开。第一、明确执行流程。要加强过程管理,要注重四个基本环节的落实,即制定方案、组织执行、督促检查、总结提高;第二、领导者要严于律己。一项制度出台,在其适用范围内必须是人人遵守,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以身作则。因此,一个领导者能否做到严于律己,不分亲疏,既是对自己是否具备领导者素质的检验,又是维护制度权威性的关键;第三、提升中层干部的执行力。一项制度出台,中层干部是主要的执行者,必须谨防中层干部失职,否则,所订制度就不可能贯彻到底;第四、有效运用规章制度。由于各项管理制度是约束学校内部所有人员,包括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行为规范,因而具有平等性,具有权威性,在执行过程中带有强制性。

3、管理制度的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也有动态性,因此管理制度具有时效性,在一定时段内它是有效的,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和学校的不断发展,有时候会相对滞后,甚至会阻碍学校的发展。为此,学校应做好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工作。

“废”是指同一项制度已有新版本施行,旧版本要作废,或并校后同一项制度各校区有多个版本施行,不用的版本要作废,或一项制度的由于现行实施的环境改变,旧制度已无存在的必要。“改”是指制度整体上适用,局部需作修改。“立”是指现行制度整体上已不适用,已重新制定,或由于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填补制度空白。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制度内容超越部门权限甚至与上级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现象。

要管理好一所学校,我认为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和管理的实践中逐步完善,只有这样,学校才有可能稳步的、可持续的发展,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学校是不可能得到持续发展。

现代学校在制度化管理道路上已经走向成熟,其标志是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序化强调过程,规范化关注质量,标准化完善了评价,校长管理学校的任务就是制订规程,确立标准,实施评价。在这种管理框架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追随的是标准,遵循的是规范,操作的是程序,学校管理效能来自于严密的科层监控,严格的规章约束和标准化的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