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立足校本教研,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时间:2014/11/5

我校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于2011年制定并开始实施《锡林浩特六中优秀教师团队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和教师队伍建设年度工作计划,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校本培训教研、对外交流研讨三大渠道,开展了教育名家大讲堂、同课异构、教学设计课题研究、名师示范教学、名师教学过程诊断指导、学科教学交流研讨、选派教师赴外地学习交流研讨观摩等活动。
一、举办教育名家大讲堂

依照《锡林浩特六中优秀教师团队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我校于2011年1月开始举办教育名家大讲堂,每月一期,先后聘请郑洁、傅东缨、冯恩洪、焦健、汪志广、袁卫星、成尚荣等国内著名教育专家到校开展专题讲学活动,对全校教师进行了教育改革与发展、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化发展、师德师风、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识培训。每次活动都邀请全盟中小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惠及全盟。 举办教育名家大讲堂提高了学校管理干部和教职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的认识,促进了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更新了干部职工的教育观念,树立了全新的时代理念,增强了教师提高师德素养、投身教学改革、落实新课程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二、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2011年,我校先后开展了三次同课异构活动:4月上旬,我校与天津中学、天津汉沽五中在天津市共同举办了高中九学科同课异构活动,我校15名高中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5月下旬,我校主办了上海建平中学与锡林浩特六中高中语、数、外、理、化五学科同课异构活动。6月上旬,我校主办了天津中学、锡林浩特一中、三中、四中、六中初中语、数、外三学科同课异构活动。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在我校尚属首次,也是我们对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渠道的一次尝试和探索。
通过认真总结,我们有四点感悟:
第一、教师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同课异构”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更新教育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第三、“同课异构”不但能解决教师个人教学上的个性问题,还能解决教师群体中的共性问题,立足于课堂教学,着眼于问题解决,从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共同研究、分析、解决课堂存在的真实问题,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四、“同课异构”以课例为载体,研究的是具体的一节课。和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教师的兴趣浓,热情高,容易参与其中,在讨论中,有话可说,有共同问题可研,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提出的教师是新课程的参与者、研究者。从而将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让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生活的幸福指数。保证了教师课堂教学常上常新,每次都有新的体验,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三、开展请教上门活动 2月下旬至8月下旬,我校先后五次聘请天津中学的校领导、各学科骨干教师及北京市101中学名师为导师,分期分批到我校开展了上示范课、教学过程跟踪、诊断、指导等“请教上门活动”。 “请教上门活动”是我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又一方式,活动的主旨在于聚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导师的示范、引领、诊断、指导下,变革陈旧的、僵化的、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和艺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事实证明,这种培训方式效果很好。
四、开展送出去培训工作 近年来,我校不断选派教师到外地观摩、学习。2011年,我校分期分批选派120多名教师赴北京大学、北京师大附中、上海建平中学、上海闸北八中等名校观摩、学习。 通过观摩、学习,老师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教育观念,增强了职业意识和责任意识,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五、开展跨省区校际间教学研究交流活动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全国普遍推行,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新课程教学和高考的要求,如何落实新课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一问题上,我校与天津中学达成了共识: 落实新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应该从学科的“教学设计研究”开始。
(一)加强校际间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教学设计研究。 2011年2月,我校与天津中学正式建立了落实新课程合作伙伴关系,协同动作,合力推进教学设计工作。并对我校教师进行了教学设计全员培训。 2011年暑期,天津中学、天津汉沽五中、天津杨柳青中学、河北任丘一中等学校教师会聚我校,共同开展了教学设计研究首次交流活动,共有近400名教师参加活动。 2011年12月,在天津中学进行了第二次教学设计研究交流,我校高中九个学科9名教师参加。 2012年2月,天津中学、河北师大附中、河北唐山岔河中学、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内蒙古锡林浩特六中、天津汉沽五中、天津静海二中等八所中学,在天津成立了“教学设计联合体”,进行了教学设计第三次研究交流。 
(二)教学设计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基本完成计划任务。 各学科研究的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目标设计、情境设计、问题设计、习题设计及教学课件五个部分。 <BR>在过去的一学年里,我校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设计工作安排,教研组长积极组织本学科教师落实工作,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研讨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初中语、数、英、政、史、地、生已完成七年级及八年级上的全部内容,物理完成八年级上的内容。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在与教学设计联合体的共同努力下已完成了八年级下的部分内容。 高中语、数、英已初步完成必修1-5教学设计;物理、化学已初步完成必修1-2教学设计,生物已初步完成必修1-3教学设计;政治已完初成必修1-4教学设计,历史、地理已初步完成必修1-3教学设计。 2012年2月,我校高中九个学科,初中四个学科共28人参加了教学设计联合体在天津举办的交流活动,其中高中地理获得了教学设设计一等奖,高中政治、历史、初中数学获得了教学设计二等奖。
(三)我校教学设计取得的收获 我们的教学设计研究工作在学校领导小组的精心组织、正确领导、科学策划、合理安排下,各学科组的老师们交流、讨论方案,交换意见和建议,查阅、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电子文本和多媒体课件,付出了大量心血,花费了很多时间,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首先,在观念上,破除了妄自菲薄、妄自尊大的观念束缚,树立了自我检省、虚心学习、敢于质疑、勇于批判的自主发展理念。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中年骨干教师,特别感慨年轻教师的知识丰富、思想活跃、激情迸发;年轻教师则表现出渴望进取、大胆探索、毫无顾虑、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进取精神。新老教师之间达成了互助互补。 其次,在教学设计工作中破除了封闭保守的思想束缚,树立了打破常规、开放交流、开放研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共同发展理念。老师们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思想方法、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凭借集体的智慧,共同分析研究,共同遴选资料,共同设计方案,合力攻克难关,体现了我校教师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三、在统一了思想,初步形成课题研究框架和教学设计模板的基础上,细心、认真、反复地比较目标、情境、问题等每一项设计的优劣,细致、谨慎地鉴别每项设计的价值,取长补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集众家之所长,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形成了大量在今后教学中能够运用的教学方案。
第四、教学设计研究过程中,主动加强了与天津中学及其他合作学校同行的沟通、交流、探讨,拓展了研究思路,实现了资源共享,增进了校际间的合作共赢。
第五、通过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师熟悉了教材,对教材编排意图的认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对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达到了教师钻研教学,认识教材,理解课标的目的,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得到了提升。 上述大规模、系统化、多形式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其效果和重大意义已在教学中初步显现。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效益,我们面向全校教职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全校教师普遍认为:.教师培训作为一种“福利”,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校的教师培训工作站得高、看得远、做得实,有效性、实用性、针对性都很强,力度大、决心大、效果明显,教师培训已融入新教师的教学及成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培训,大部分教师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日趋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开始渗透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教师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六、今后校本培训、教研工作 在培训形式上,继续坚持“请进来,送出去”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相结合的途径:
(一)适量适当举办教育名家大讲堂,重点聘请国内名师名教育家到我校讲学,对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专业发展专题培训。
(二)聘请国内名校教师到我校指导教学,开展上示范课、教学过程跟踪指导、教学方法交流等活动。
(三)加强与国内名校的联系与交流,通过举办同课异构活动培养培训骨干教师。
(四)进一步加强与教学设计联合体各校的交流与合作,完成新课程教学设计任务,通过教学设计小课题研究培养、锻炼教师,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五)充分挖掘利用本校骨干教师资源,以导师制、合同制形式对年轻教师进行培养、培训。
(六)加强学科组教研工作,开展集体备课等学科组教学交流活动,大力开展示范课、听课评课活动。 在培训内容上,要重点加强教学业务培训,同时进行学科专业知识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生教育管理培训、学校管理培训等。
 总之,我校今后教师培训工作要面向教师,立足课堂,追求实效,要形成长效机制,做到制度化、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