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发、延续

时间:2014/11/6

近两年来,生物课程发生很大变化,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将全面展开,这些改变使素质教育有了新的内涵,这就要求有新的课堂教学与之相适应。因此,如何体现新教材的新意图就成了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重大问题,那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

在《新教学论》中教育家赞可夫提出: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而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中外教育名家的论述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如何学。目前,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也存在教师只顾埋头教书,而不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现就生物必修第一册中《光合作用》一课,谈谈自己的实践和认识。

一、站的最高:把握新的教学理念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以及叶绿体中都有哪些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的应用。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似乎一提到“教学”,往往就被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教师“授课”。于是,整个课堂完全由教师来主宰,讲完这项讲那项,结果是教师也累了,学生也听烦了,出现重教轻学的现象,这是对教学的误解。应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高中生已经具备较强的阅读、分析课文的能力,可以根据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先看课本,再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这种体验,把学法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

2.学法指导应是教学过程中主导与主体两方面的有力结合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现已为广大教师共知,那么怎样才能使主导与主体的作用统一于教与学的活动中呢?这就需要通过学法指导去完成。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成功的体现就是学法指导,而学法指导的结果,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节课中,我们可以采用陶行知的方法: “小先生制”。就是学生看过书以后,让他们模仿教师上课的姿态,面对大家侃侃而谈,说说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锻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最重要的是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培养了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其求知欲,从而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

3.让教法服务于学法

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自觉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去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现在我们面对的是2006届高二平行班学生,这批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成绩不错,二课活动中表现也很积极,所以对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应该使他们既发挥原来的优点,又培养现在的特长。在这点上教师的引导工作很重要,所以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去研究教法,使教师的教学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当然,强调教法服务于学法,并非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反,它要求教师用教的艺术去促进学生学的艺术,这是教师主导作用最有力的体现。比如,我们可以将光合作用的过程比作一座工厂的生产流水线,这样能使抽象的反应转化为具体的事例。在这里,我们把光合作用的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比作原材料,把光能看作生产的动力,把叶绿体比喻为工厂的车间,下一步大家都知道光合作用所储存的以糖类为主的有机物就是工厂的产品啦!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求知兴趣,也升华了教师的教学方法:那就是以一切可行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把这种习惯延续下去。

二、看到最远:让学生学会“学习”
1.从实验中认识问题的方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教材很明显地体现出了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认识方式,应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认知方式,并贯彻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的设计、动手能力。比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中,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验证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的实验,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亲自去尝试一下。我记得当时学生们特别兴奋地高举着那些染成蓝色的叶片,喊我:老师,老师......我看到了,我也看到了.....于是我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我们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因为有了亲身体验,他们很快就能回答上:1、将植物放在暗处的时间要长一些,让叶片里的有机物完全消耗掉。2、叶片在曝光时另一半一定要用不透光的材料遮好。3、还得用酒精对叶片进行热水浴,以脱去绿色,防止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并且下课以后还问我:“下一次我们做什么实验,提前预习一下嘛!”久而久之,便可使学生养成从实验中探索知识的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2.类比法

生物概念之间的联系,通常有一定的特点,即不是意义相近,就是意义相反。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光反应与暗反应等。在学习生物概念时,注意引导学生分组、结对,进行归类对比,就容易搞清各对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

3.“瞻前顾后” 的阅读方法

瞻——课前预习和顾——课后巩固都要求学生进行阅读自学。阅读自学要有目的性、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如:恩格尔曼的实验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阅读之后应归纳知识要点,找出难点,提出感到疑惑的问题从而引发思考,认真观察相关的图片或实验:首先,实验中的两张装片分别放于黑暗和曝光的环境中,进行了对比;其次,选用水绵作实验材料,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且呈螺旋状分布,便于观察和分析;再次,将临时装片放于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排除了光线和氧气的影响;最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并用好氧细菌检测,就能准确判断出释放氧气的部位。通过阅读自学,可以激发求知欲,积极活跃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点—线—面—成网络的归纳方法

生物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一段知识之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由点连线,由线组面,构制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图示法、提纲法和列表法。图示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而列表法则更适应于期中或期末复习。


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5.科学记忆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生物概念和用语等记不住,所以造成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近几年比较推崇的方法之一是“全脑法”。

脑功能定位学说表明,人类大脑由两半球构成,大脑对人体的运动和感觉的管理是交叉的,左半球的功能 侧重于逻辑思维,如语言、逻辑、教学、分析、判断等;右半球侧重于形象思维,如空间、图形、音乐、美术 等。左、右脑半球犹如两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加工系统,它们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思维活动。传统的教学,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轻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影响着智力的提高。因此,我们主攻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是强化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讲到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时,可以让学生把相应的图示看作是三个圆环,中间的环连接两旁的环,而两边的圆环又各有外援:表示光反应的第一个圆环吸纳的原料是水,而后一个表示暗反应的圆环所需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中间的链条是还原氢和能量ATP。学生理解了这些知识,才能把握生物的本质属性。

三.做到最好: 身体力行,合作+开发
1.指导学生如何记笔记。一节课的重点、难点、相关的应用等等,学生不可能当堂全部记住,所以做好笔记相当重要。再者,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对比,并做好实验记录。这也能体现出学生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

2.因材施教。学法也应因人而异,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习习惯并不相同,所以他们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学法指导也应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因势利导,进行个别指导,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平时应创造机会让成绩优秀的学生谈他们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之间结对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当然,教师和学生也应多交流,使教师多接触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有利于把握整体教学。

4.要求学生制定阶段性学习方法。对未来的章节学习提出明确的学法,并按所规定的目标要求自己。如预习作业书面化,以便检查;每单元结束后,要求学生编写单元知识提纲等,经过训练,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5.合理运用多媒体。不仅是教师使用,同时也强调学生把网络知识引用到教学内容中去。现在电脑已经普及,所以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说,个别学生迷恋了网上聊天,QQ游戏等,严重影响到学习,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不便。教师不妨鼓励学生多上网查些资料,引导他们合理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辅材。

总之,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发和延续,既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跟上课改发展的脚步,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这正应了古人的那句话: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