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14/11/7

英语组在研究课堂模式的过程中,各备课组都能够充分利用每一次组会,以备课组长为中心,组织每位老师,在每节课课前都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学案、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有序的把学生分成了若干小组。首先根据班级人数确定组长的个数,然后根据期末考试的英语成绩选出小组长。由组员自由选择组长。如果组员分配不合理,老师可以微调达到平衡。最后每组的4个同学应该集合优等生,中等生和潜能生。同时把每组同学编上编号,在提问的过程中由点代面,一名同学不会,全组同学都要受到惩罚,这样就会充分调动每组成员之间合作的热情和对潜能生学习的一种促动。最后达到三者之间的帮扶作用。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非短暂的,而是长期保持的。这种分组需要学生课前重新调整座位,需要老师做好调整工作。这样既可以避免兴趣不强的学生由于不感兴趣而睡觉,也能以好带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围绕新课的导入进行适度的拓展设计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这样我们经过不断的摸索,结合学生的实际,初步把以下模式定为我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即课前值日生短文汇报-导入-展开-加深-强化-延伸

一、课前值日生短文汇报(Free talk)

以我们的高一课题“在英语教学中创设语言学习环境”为依托,继续坚持在上课前利用2-3分钟的时间,坚持做Free talk。轮流由一位学生上台说英语,

Free talk 采取短文汇报方式,主要是选择已经学过的话题,让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熟悉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能用已学过的语言素材表达出来。其他同学则就短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这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对上一节课学生所学话题的再现,也是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切实可行的环节。

二、 话题情景导入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节课要适当地抽取中心话题,并围绕此话题展开各教学环节,立足这一中心话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生活化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学习语言,然后在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后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能用)。可采用不同的情景引入法,如简笔画、语境教学法、娱乐教学法(游戏、歌唱)、多媒体教学法(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网络等)等。

案例一:利用录音、录像、网络导入

沈立晶老师高效课堂“示范课”讲的选修8 Unit4 Pygmalion(卖花女)这一课。本单元是戏剧文学课,本单元的题目是Pygmalion,这是英国作家萧伯纳根据希腊神话而改编的一部剧作。因为两希文化(希腊神话和圣经)是西方文学的两支重要源流,所以沈老师就以希腊神话和西方文学的这一联系作为导入的切点。之后,选择同学比较熟悉的英国作家雪莱的一部作品“解放了普罗米修斯”为例,指出其创作素材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盗火这一典故,从而引入本单元话题Pygmalion。在Warming up部分首先让同学们看Pygmalion这个希腊神话故事的图画,并用英文说出这个故事, 这一部分达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培养了学生的探知和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对本单元的主题有了深刻的了解,为下面的阅读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 展开

此环节教师要提出学习提纲(以学案形式呈现),指导学法,组织学生自学。在导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语言点随着情景的深入,通过设置任务,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对新知识的感知、模仿。(此处链接学案)例如王莹在讲unit2 the return of the dinosaurs在课前导入部分,利用学案上提前设置的有坡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有关四大恐龙的信息,交流分享课前预习成果, 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学案提供一篇克隆人类的阅读材料进行课前自主探究,在阅读材料中找出相关观点,扩展学生的思路,并在课堂上借助学案上的关键句型进行话题讨论,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后利用学案上总结出的写作模板指导学生进行仿写,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 加深   

在这一环节中,既有学生的合作交流又有老师重难点展示。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形式,突破重难点,以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为了给学生以明确的思路,掌握本节课中的核心问题,重难点最好是能够板书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然后,以反复训练为手段,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1.小组构成

首先根据班级人数确定组长的个数,然后根据英语成绩选出小组长。由组员自由选择组长。如果组员分配不合理,老师可以微调达到平衡。最后每组的4个同学应该集合优等生,中等生和潜能生。同时把每组同学编上编号,在提问的过程中由点代面,这样就会充分调动每组成员之间合作的热情和对潜能生学习的一种促动。最后达到组内成员之间的帮扶作用。

2. 合作交流及评价

对于上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成员可以合作交流,好带差,如开展各种小组竞赛活动,用同一个词,看谁造句多,朗读课文女生和男生分组,谁读的最准确、清晰。课文讲解时,注重阅读方法的培养,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不光说出答案,还要说出怎么找到的答案,练习课时,要求学生把每小题的考点,和关键词找出来,根据学生回答的程度分别给每小组加分。周考或单元测试中超出平均分的同学,每人次给该小组加2分。低于平均分的同学每人次给该小组扣1分。利用每天下午的自习时间由各组组长对本组同学进行单词过关验收,课代表对组长进行验收考试。然后老师对每组同学进行抽查,抽查方式是每组组长到老师这抽签,抽到的同学由老师亲自再考一遍,满分的同学给该小组加5分,抽考不合格的同学给该小组扣2分。

五、强化——课堂巩固

即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可以利用学案,设计不同形式习题,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检测,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王莹在讲授选修8 unit2 the return of the dinosaurs课时,利用学案提供一篇克隆人类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课前自主探究,在阅读材料中找出相关观点,扩展学生的思路,为语言的输出奠定了基础。然后在课堂上借助学案上提供的关键句型进行话题讨论,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后利用学案上总结出的写作模板指导学生进行仿写,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延伸  作业布置

作业就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如果能按照新课程理念,创新地进行英语作业的设计和评价,一定能让学生在课外同样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即分层作业,如单词教学的作业,可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自主地选择抄写单词或用单词造句。 )

2.学生合作完成作业 (如网上查阅资料,组长可以把要查的资料,平均地分配给组内成员,大家合作完成。)

3.创造性地批改作业 (如学生作文互评,我们上届高三在快班进行了尝试,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