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学校在大力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师全员研讨近几年来高考试题、教师全员听课活动,认真组织好教师参加新课程教材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深入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演练课活动、业务领导专题讲座的同时,重点开展了下列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快速发展。
一、骨干教师“双讲合一”活动
“双讲合一”,即是骨干教师专题讲座和骨干教师专题研讨课的合一,也就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统一。高二年级九个学科九位骨干教师参加“双讲合一”讲座及作课。
双讲合一活动要求在教研时间用两节课时间完成。第一节做专题讲座;第二节做专题研讨课。专题研讨课是在该专题讲座理论与方法指导下有针对性落实的实践课,尤其注重推广价值。专题讲座内容有规律性、时代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符合新课改精神,对我校教学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
八项教学基本功,即教学设计的基本功;确定重要问题组或问题链的基本功;引导和启发学生解决所设计问题的基本功;文字书写及板书设计的基本功;朗读基本功;语言表述的基本功;收集信息的基本功;运用多媒体有效辅助课堂教学的基本功。
人人上阵,科科参与。
三、青年教师读书活动
青年教师每月至少研阅一本杂志,并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书心得。旨在引领全体教师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人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积极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
通过读书活动,使教师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感受教育大师的风范,领悟素质教育的真谛,提高文化知识素养,增强教育管理的水平,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课题研究的水平逐步提高。
四、骨干教师做青年导师制活动
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帮助他们尽快成才,同时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其将长期教学、科研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师德风范在青年教师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我校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要求导师在规定时间内对青年教师在师德、教学、科研诸方面进行指导和培养,使青年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从而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指导对象是校龄不足五年的青年教师。
教师导师制是我校为了加快青年教师培养而采取的又一举措。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迅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增强了教师间的凝聚力,效果十分显著。
五、“同课异构”观摩研讨课活动
为加强教学管理,继续强化教师岗位培训及校本培训制度,促进我校全体教师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基本功,使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教学领悟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开创我校校本教研工作新局面, 我校举办了“同课异构”观摩研讨课。
“同课异构”就是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教学经验、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学情特点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让教师实现思维碰撞,从而提升教研水平,加速专业成长, 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具体步骤:第一步:授课教师讲课;第二步:授课教师自评;第三步:专家点评
“同课异构“活动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为教师们搭建了求同存异、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平台。
六、制定教学纲要研讨活动
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须由备课组长提前一周时间将下一周要讲授的要点(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知识与能力要点纲要》的书面打印稿形式整理出来,交给相关的业务领导审批,然后告知同组教师和学生再实施教学。每周制定的教学纲要交到教科研室一份存档。教师们对本学科所要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了统一的认识,做到了教学有的放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教师全员参加业务考试
考核内容以现行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为依据,略有拔高。各学段在考察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对所教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不突破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命题类型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简答和论述。
该项活动为我校教师营造了锐意进取、积极向上、不断创新的工作氛围和竞争机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为职务的评聘、评优、奖惩等提供依据。
八、请专家到校做专题讲座
实施新课改以来,我校先后聘请了省十几位专家来校讲学指导。例如, 2009年10月27日,聘请了东师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刘茂森教授来校讲学。刘教授从“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有明晰的教学指导思想;整合教学要满足一般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整合教学的实施要体现整合的规律和特点;整合教学要运用有效的方法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为广大教师的学科整合教学指明了方向。
“八项校本教研活动”带来了喜人的变化:
一是明晰了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多元化师资培训,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上、理念上进一步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任务和要求,更新了教育观念、掌握了新的课程标准、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二是完善了培训模式
通过培训工作实践,逐步构建起符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增强了培训效果,提高了培训质量。
三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了大提高
全体教师明确了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了多元评价原则,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转变了角色和教学习方式。教师们视野开阔了、专业知识丰富了、专业技能提高了,全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