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成长与学校管理
时间:2014/11/8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由此可见校长的办学思想对于学校办学、发展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和领头雁,首先要更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
校长的专业发展就是校长在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精神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专业道德,提高自己专业能力,拓展自己专业知识的过程;是在贡献祖国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校长要“立大志、聚大智、明大势、做大事”,这是校长专业精神和专业使命的要求。校长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要“慈悲为怀,关心弱势群体”,要“以情为重,常知有舍有得”,要“以柔为径,化解人际恩怨”,要“以德为根,不忘修身养性”,这是校长专业伦理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领导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实践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经历与经验,是支配力与影响力的统一,职务权威与自然权威的统一,知识、态度与能力的统一。校长的领导力体现在战略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课程开发与教学指导能力、对学校现状的评价与诊断能力、争取社会支持的能力,等。校长的核心竞争力是组织校本课程编制的能力、指导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等。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则表现为他的课程意识、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质量保障等工作上。总而言之,校长的能力主要由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建设能力、执行能力构成。
校长要管理好一所学校,打造本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要善于在“善”字上下功夫。
一、校长要善于把自己的“理念”明明白白地告诉教师、学生和家长,并在工作中得到有效地实施。校长的管理“理念”,怎样才能将它全面、正确、有效地在学校具体的工作中实施呢?首先要求校长既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又要取得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应该得到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理解和支持。其二,校长要虚心学习,在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还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突出自己的优势,避开自身的弱势,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
二、校长要善于学会讲道理。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者----校长,要在自身的管理中学会讲“道理”。众所皆知,有理才能服众,有理才能走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校长不仅要善于讲理,而且还应该深入了解全体教职工的疾苦,知道教师需要的是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校长要像春风化雨般地为教师排忧解难,化解工作中的矛盾,充分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对于一些不利于团结,又不利于工作的言行,校长要带头疾言厉色,坚持抵制。所以,作为当校长的人要以师为本,增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这样才能取得全体教职工的理解与支持,以谋求学校的发展,得到社会的认同。
三、作为一校之长,要管理好一所学校,还应善于充分发扬民主,鼓励教职工、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多提意见。校长要定期召开教代会,以座谈会的形式举行,虚心听取他们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听取它们对学校工作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的看法,同时也要听取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校长将广泛征求的意见和建议综合成文,利用教代会或者教师会的时间及时反馈给教师,并对学校各部门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向师生公布。
四、校长还要“知人善用”。所谓“知人”,就是了解知道他人有哪些专长、特点。所谓“善用”,就是合理地分配他人的工作任务,以便达到出色地完成。“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位教师都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校长要尊重差异,扬长避短,因事择人,为每位教师创造施展才能的舞台。用人要注意顾全大局,合理地使用人才,爱护地使用人才,把人才安排到最适合发挥其才能的位置,让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得到锻炼,从而增长才干,真正做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五、校长还应该做到“以人为善”。“以人为善”的原义是赞助他人好学,现在多指善意帮助人。“以人为善”不是做一个“老好人”,不是不敢得罪人,更不是没有原则地去讨好人,而是当别人有了缺点、过错时,要善于给他指出,使对方知道你在帮助他。另外,特别要强调的是“以人为善”的目的是促使全校形成一种善于帮助人的良好氛围,以便促进学校发展,教师进步,学生成长。
六、校长要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古人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规矩,制度就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准绳。科学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作为校长,应该高瞻远瞩、统筹全局,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做到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也就是说,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实际的需要,不断充实,不断修正管理制度,与时俱进。有了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执行、实施,执行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使全体教职工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心服口服。
七、要不断学习,做到自我完善。当校长说来容易,真正当好校长就难了。一校之长,要理顺纵横方面的工作,协调学校内部人员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牢固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没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是行不通的,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取,继续进行理念更新,方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方能把学校办好,方能办出特色。作为一校之长,更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自我学习,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不断完善自我。
八、要善于“借力打力”。所谓“借力打力”,就是借其他学校好的管理经验来管理自己的学校。学校要善于借教师调进调出、学生转出转入的机会,对进来的教师和学生,要尽量向他们了解原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对出去的教师和学生,也想办法了解他们现在的工作学习情况。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取别校之“长”,补本校之“短”。
总之,要管理好一所学校,校长就应该在“善”字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我们校长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自我修养,不断地提高管理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管理形势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管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