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问题引领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时间:2014/11/10

问题引领教学是从提出的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的终止。“问题”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全面发展的主要源泉。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思维得以激活,知识得到迁移,创新意识得以发展,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等基本特征得以体现,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进行了半个学期的尝试,现把我的感受写下来,供同仁参考。

一、设计有效的物理问题,引领物理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学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物理问题的设计是要唤醒学生原有的知识,使之与新知识发生冲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矛盾,解决矛盾,从而掌握新知识。如何把握学生的心理,使物理问题适应他们的心理需求呢?我觉得要想做到这一点,对于教师有如下要求:

1.师要悉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程度、学习兴趣、生活实际,认真寻找教学的起点,认真设计有效的物理问题。例如,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能量,对发表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尤其是思维敏捷、遇事开朗、好强争胜的学生,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研究、讨论积极性,以理服从,重在对比、判断和事实。 

2.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问题引领的核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极为重要。教师要适时点拨,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在问题的讨论、探索中,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思考方式,让学生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对于比较复杂的现象、结论或知识的延伸,要给学生留有课后讨论的题目,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的知识环节,教师一定要做好后续研究、讨论的引导工作。

3.师要认真研究教材,以教材为基点,以开放性问题为线索,以问题的探究形式设计有效的物理问题。例如,教师要做好对教材的研究、分析,对外来信息、资料、实例的归纳与整理,特别是知识间的横向联系、纵向拓展,创造一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优越的课堂教学环境。

4.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受时间限制的,因此教师要特别讲究组织课堂研讨的艺术,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要灵活处理、适当调整学生得出的问题,抓住有思维价值、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够的问题组织讨论,合理、高效地利用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引导和点拨,切忌将讨论问题复杂化、延伸化,更不能挫伤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积极讨论、探索的乐趣,又要达到讨论的目的,围绕中心开展讨论,为达目的进行讨论,寻求结论做好讨论。

5.师要对研讨、探索活动做出有效、科学的评价,及时鼓励学生的创新、发现。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切实把对学生的评价由重结果转移到重过程上来。及时赞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出有创见性看法的学生,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尤其是求异思维和与众不同观点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设计有效的物理问题,引领物理教学,需要注意的方面

“问题引领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分五个环节来进行。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概括、拓展应用、生成创新。问题引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自我养成显得十分重要。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使学生能够开拓思维、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一定要注意研究层次和研究方法的教育。

1.计有效的物理问题,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人们探究事物或者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个性倾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掌握学生的认知程度与心理特点,创设与学生学习程度相适应的问题。只有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对于将要探究的新知识产生积极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富于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设计 “弹力”这一课时,首先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拉弓射箭、蹦极、跳水等情景,让学生试着回答以上动作的完成有什么共同特点,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有动力,更加积极的学习物理知识。

2.计有效的物理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设计《超重和失重》这个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甲站在体重计上静止, 乙说出体重计的示数。

(2)甲突然下蹲时,体重计的示数是否变化?怎样变化?(乙说出示数的变化情况)

(3)甲突然站起时,体重计的示数是否变化?怎样变化?(乙说出示数的变化情况)

物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离开了生活,物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将“物理问题生活化”,从而达到物理与生活的和谐统一,提高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计有效的物理问题,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结合 当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时,教师就要善于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情境有机的联系起来,使枯燥的物理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问题,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去。

在讲授《力的分解》这节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班级两个体重偏重一点的男同学拔河,两人势均力敌。然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请一个弱小的女同学去拉动这两个男同学,应该怎么做呢?这样,教师就可以水到渠成地揭示新课的学习内容。应该说,在导入环节设计这样的物理问题,很轻松、很真实地联系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创造一个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结合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充满了学习的兴趣,他们会更加积极的去探索新知,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物理知识。

4.计有效的物理问题,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物理问题除了要提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还要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动态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让全班大部分同学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还要有针对性的设计有效的物理问题,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讲解失重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饮料瓶的下方戳一个小孔,瓶中灌水,手持饮料瓶,小孔中有水喷出。放手让瓶自由下落,观察喷水的变化。并让学生解释这个现象。正是由于学生的动手操作,才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这个结论之时,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教学目标也完成了。

另外,物理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层次性、整体性、探究性、目的性。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有效的物理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调整到一种渴望参与的积极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他们在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加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与外延。设计有效的物理问题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它是教师组织教学中的一道必修课。如果从以上几个方面设计有效的物理问题,使“教”和“学”产生共振效应,不仅给学生以新鲜感,而且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物理的严谨性与趣味性,从而更加有效的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三、设计有效的物理问题,引领物理教学

1.过半个学期实践,我觉得问题教学中的“问题”是关键。所以,提出的问题表述要清楚、详细、精确;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按照逻辑的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出问题;提出各种水平的问题;紧随学生的回答继续发问;在学生回答之前提供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发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2.模式下学生按照教师设定的模式进行,操作流畅,过度自然,但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意识。所以学生提问和教师提问要适当互补。让学生做问题的拥有者并不排斥教师的提问。有时学生质疑关注点较偏,不足以体现教学重点,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路,扭回教学正轨。建立在同学问题上的引导式提问可以很好地弥补上学生提问的缺憾,是学生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实质上学生仍是问题的拥有者。

3.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多一些宽容。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工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对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行为及时加以肯定。对学生期望越高,学生成功的几率就越大,教师的信任可以化作进步的动力。相反,冷嘲热讽则会扼杀学生的上进心。实行问题教学,对于学生提出幼稚的、古怪的问题一定要持宽容的态度,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欢迎质疑,欢迎争辩。通过一步步引导,使学生走出偏颇和幼稚,培养较强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4.问题引领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时,备课中必须发挥集体优势,研究出每课具有价值的大问题。  

“问题引领教学法”也是与时俱进的,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一起努力,有所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完善、充实、丰富,把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