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只有采取恰当的方法,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达到转化后进生这一目的,班主任必须认真分析班上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全面细致地掌握各方面的材料,分析形成“后进”的原因。下面我就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谈几点看法:
一.后进生
后进生是指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自身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身心发展、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存在着个别的差异。因而,在教育过程中,自然就会遇到优、良、中、差各类现象的学生群体,我把它比作手有五指,参差不齐,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复杂多变的规律,那么对待他们就应根据他们自身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后进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唯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是对立统一,都包含着相互联系的方面。因此,我们应当看到,多数后进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当然还有教育工作的失误。我们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家庭缺乏及时教育引导,甚至放任自流也是其原因。如学生迷恋网络,迷恋游戏,早恋等等。
三.后进生转化途径:
转变后进生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谈谈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激励法
激励是教育管理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鼓励,是对他人的思想、言行进行认可、肯定性的评价。激励能够强化人们的行为习惯或行为倾向,增强其发生行为的动力,激发起自信心。
后进生的心理过程中,最缺乏的是自信心,觉得自己过去成绩差,这样不行,那样很差,在同学心目中没有地位,因而无论做什么事都很被动,生怕被人嘲笑,看不起,老师掌握了后进生这些心理特点,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有意激励这些学生,大胆去学习、思考,无论他们做得多么不完善,哪怕只完成了任务的五分之一,教师也一定要不失时机地肯定所完成的部分,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来完成得更好。通过激励法,可以给后进生树立起自信心。如我班上的一位女生成绩很差,通过和她家长的联系以及和她本人的谈话,了解到那是由于身体长期患病,导致精力不集中,我经常帮助她掌握知识,当了解到她在美术方面成绩不错,我就抓住出黑板报的机会,让她充分的展示她的才能,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在我的鼓励下她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虽说仍不是很理想,但进步在她眼里是不小的收获,帮她找回了自信心。
(二)表扬法
表扬是人们的一种健康的心理需要,任何人都渴求得到别人的赞扬,后进生更是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满足后进生自尊和政党的心理需要,以创造转化契机。
我在教学管理中运用适当的表扬,起到了提高后进生学习的兴趣,达到健全品质,促进全面发展的效果。有的学生受到表扬而心胸豁然开朗,更上一层楼。当然,表扬要注意方式,根据情况,有的进行个别单独表扬,有的进行全班集体表扬,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班风。另外,中学生中的各种非正式群体比较多,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对于发挥非正式群体在班集体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苏联慕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老师对学生实施关爱的教育方法,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作为班主任,只有关心、热爱学生,学生才会“敬其师,而信其道”,班主任只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班上的后进生,对他们真诚的爱护和热切的希望,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冷暖,使之产生感激之情,并由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三)反复法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不断地做反复教育工作。要做好反复教育工作,必须要有“马拉松式”的耐心,耐心地与后进生交谈,耐心的帮助,使学生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学到老师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班上的后进生较多,给任课老师的压力很大,那么我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与班上的后进生交谈,仔细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设法让班上的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因为后进生可能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家长不关心引起的,那么我就充当他们的家长,时时刻刻关心他们,并不断给予他们学习目标,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在班会上公开表扬,对于那些长时间没有进步的同学提出善意的提醒,让他们觉得我是和他们一条战线的,不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学生也乐意听我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学习。
综上所述,转化后进生的工作需要用大胆的激励,恰当的表扬,热情的关爱和持这以恒的耐心。并坚信我的学生是优秀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