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和渴求与日俱增,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做大做强”的要求也日益高涨和迫切,一些知名中学的办学规模一扩再扩还是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些学校何以有着如此之高的办学声誉呢?
如果说“做大做强”是学校品牌的外延,那么办学理念就成了学校品牌的内涵。学校若将目光面向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确立“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有个性、会创造的学生”的办学理念,贯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底蕴,继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硬件资源,那么,打造优势办学品牌方有可能。随着新一轮“布局调整”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品牌面临一次重新认定。如何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抢抓先机,打造属于自己学校的优势品牌成为当前中学发展的先决条件。
办学理念是打造优势办学品牌的第一要素,而教师所具有的符合学校发展所必需的素养则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打造学校品牌的过程中,学校应坚定不移地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办学目标加快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步伐。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必须由经验型的教书匠向学者型的教学名师转变”的要求,多读教育经典名著,多读最新的教育理论,多读反映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书籍,让教师的思想和时代的脉搏同步,让教师的目光与科技发展的趋势同行,让教师的头脑永葆知识的活力,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打造学校品牌,还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校园文化环境包括两种形态:一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环境”,如教学楼、景点、文体设施、科技场馆等;另一种是潜在的意念环境,如学校的规章制度、文化传统、人际关系等。这两种教育环境是相互依存且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起着教育、凝聚、约束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建成建筑设施布局合理、校容校貌整洁优美、学习工作环境安全舒心、文化氛围健康有益、积极向上、丰富多彩,人际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校园。在校园中形成培养人、教育人、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的和谐氛围,使校园成为环境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的教育圣地和师生的精神家园。
办学理念的确立、教师的培训、校园文化的建设都是宏观层次上的展望和指导,而在实际操作中,学校领导的目光还应该是细致的,即应该关注过程管理。学校领导应该善于总结教师工作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经验,使之上升为指导性理论;还应该善于从学生的行为举止中体会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没有与学生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些信息会让我们不断思考和调整工作思路及方法,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从而为打造优势办学品牌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