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学校西点执行力报告听后感

时间:2013/12/25

上周六下午,我们有幸听了西点执行学院于兆兴教授的《学校西点执行力》报告,受益匪浅。这次报告,廓清了我思想上的迷雾,明确了我工作中的发展方向,坚定了我自觉投身教育教学的信心。
 

报告中对我触动最大的一点是于教授谈到的员工的五种工作方式:①等着做;②问着做,等回答后再做;③提出建议,主动做;④主动做,边做边汇报;⑤主动做,然后按程序汇报。我就试着“对号入座”,拷问我的工作方式是哪种。假如叫我选择的话,我会选择哪种方式。最终我觉得这几种工作方式都不适合我们的学校管理。毕竟学校管理和企业管理还是有区别的,企业是把利益放在首位,漠视员工的情感,一味追逐所谓的“执行力”,所以富士康有了“XX跳”的惨剧。而我们的学校不可能像西点院校那样用“没有任何借口”来对学生“一刀切”,那样我们的学生会发疯的;我们的老师如果把教学看作是“做企业”,弃育人于不顾,那也是很危险的。我们老师只有把责任放在首位,把教书育人放在自己心中,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当作发展自己的专业、自觉投身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表现,不待扬鞭自奋蹄,这才是我们教师理想的工作方式。
 

但在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很多人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按照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式去做的,但“入乡随俗”以后,工作方式往往变为领导喜欢的工作方式;以至于到退休时也没有形成自己特色的工作方式。为什么会这样?撇开大环境,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校的制度是不是人性化,比较宽松,适合做学问。如果很人性化,那么很容易唤起每个人的责任意识,目标一致,利益一致,学校的执行力肯定就没有问题。如果学校的制度不能保证“让吃苦的人吃香,让实干的人实惠,让有为的人有位”,这样的制度就是一纸空文,何谈共同发展?
 

二是教师自身的问题。青年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学习老教师的经验,赶超老教师,而不是刻意去模仿老教师;老教师也要不断发展自己,学习青年教师的创新意识,不要使自己掉进“经验主义”的陷阱里。这样,每个教师在工作中形成各有特色的工作方式。教师的特色就是学校的特色,学校的特色就是学校的品牌,学校的品牌就是学校的执行力。而学校的执行力从教师层面,需要锐意进取的青年教师和壮心不已的老教师共同打造一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有创造力的和谐团队。有了这样的团队,再加上学校领导制定的正确目标,创造物超所值10倍的成果不会是永远的梦。
 

作为一名教师,在听了报告之后,我觉得在工作中要有三种意识:
 

1、要有目标意识:我们要为自己制定三到五年的自身发展计划,尽最大努力去做,未达目标时则要反思,想出解决办法并实施,不达目的,永不放弃。
 

2、要有责任意识:对学校工作要有责任心,有主人翁意识。无论做哪项工作心中应多想着学校,团结一心,认真负责,学校的荣誉高于一切。追求结果和完美,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为学校的发展尽职尽责,全力以赴!
 

3、要有终身学习意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时代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更高的目标和更新的教育任务,教师只有靠不断地学习与探索,在自己的工作中不甘平庸,用知识奠定教育教学行为的底气,有了底气,才可能在课堂上显出沛然大气,才可能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智慧和机智,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努力做一名学习型教师也是每个教师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做学习型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提高业务素养、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掌握教育发展的主动,充实和超越自我,提高教育教学执行力。
 

         一个学校,要有竞争力,必须提高执行力。我们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树立一种严谨些、再严谨些,细致些、再细致些的工作作风,以精益求精的意识,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要力求完美,切实执行,在学生的发展问题上,在学校的发展问题上,在素质教育的发展问题上,我们每个老师都要有那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