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澳洲教育考察归来的思考

时间:2013/12/25

新一轮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标志:一是看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了真正的变化,学习中是不是积极主动,学习过程是不是充满了快乐和成功的体验,是不是乐于思考和勤于自主探究;二是看师生关系是不是发生了变化,是不是变得平等、和谐、融洽了。传统观念下倡导师道尊严,教师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看作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一直处于仰视和遵从的地位。新的教育理念下学生开始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角色,容纳学生不同的声音,承认他们的“异己”思想,真诚地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内心感受,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实践,发现学生的优势和潜能;三是看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不是真正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人类的基本经验和核心价值,是不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这是从内容维度上来讲的。过去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可谓天衣无缝、和盘托出,就是没有给学生留下可以提出问题的空间。
当然,最根本的是看学生和教师是不是在这次改革中获得了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看学生是不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更加主动的发展,更多展示出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更健康活泼快乐的生活;看教师是不是有了更强的专业精神,是不是有了更高的工作热情和充满了职业的成就感。
澳洲访问之前,一直有三个问题萦绕我的心头:一是怎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成功教育?二是学校“特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三是素质教育是让人人都得以发展和成长的,但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素质教育阳光的照耀?这些期望到澳洲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
下面是我这次澳洲之行的一些见闻:
Brighton学校是一个音乐和排球教学的特色学校。他们要求学生从8年级至12年级必须选择一门普通音乐课程,参加一个乐队;有音乐天赋的学生选修高级音乐课程必须学会一门乐器,并且要参加两个乐队,每周学习音乐课程10个小时,为自己将来向音乐方向发展和考取音乐学院打下基础。该校从1976年就开始了音乐课程的设置,现在有一个音乐厅、一个电子合成室,学生通过电脑学习音乐合成技术。
学校共有50个乐团,每年到世界各地演出达100多场。这些演出从学期初就会公布在学校网站上。当地的各种演出活动他们都会参加,现在他们的校长和部分家长正在中国访问演出。他们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于家长的赞助和学生自己的义卖,洲政府也会给予适当的补贴。
该校的排球队参加过各类比赛并获得优异的成绩,他们有学生参加过北京奥运会,学校排球队是洲冠军,代表澳大利亚参加过世界中学生排球赛,他们的排球课程也是很辛苦的,选课之后每周都要上35小时的课程(包含早晨和中午的训练)。这也吸引了大批有排球天才的学生来到该校就读。但选择排球不等于可以不学其他课程,要照常完成其他课程的学分。
澳大利亚科学和数学学校是一个以突出理科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学校,他是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一个地方(个人的见解),他除了招收附近的学生上学之外主要是通过考试的方式在南澳洲招收优秀的学生,课程设置以跨学科研究为主,是2003年依托南澳福林德斯大学新办的一个学校,面向全球招聘教师,教师平均工资6—9万,高于其他学校,教师聘期5年。他的教育理念就是提问性的学习,通过提出问题,构建真实的解决方法。
跨学科教育在国际上是一个新兴学科,在国内只有北大有本科的跨学科教学,到目前为止只有20多个学生选修了这样的学科学习,这需要学生有全面扎实的知识和很好的研究能力,以及对科学和数学的敏感与兴趣。只有这样才会在“微型技术学、生物工艺学、镭射激光科学、生物信息学”等前沿及未来学科中有所建树。这里的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对科学的兴趣加上适合他们研究科学、探索未来的舞台,就等于成果。现在,好多在高二就修满了学分以优异成绩被大学录取。不远的将来他们也会被诺贝尔看中或者在这里诞生新比尔盖茨。
澳洲归来,结合我校的实际,我有如下的思考:
一、    什么是成功的基础教育?
澳洲的教育与我国的教育,区别是明显的,不能简单地说他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而我们的教育就只有不足——这是由国情和历史决定的。澳洲的教育主要是兴趣加特长的教育,而我国首先就要解决生存、就业问题,所以我们更多的是“短板教育”,即弥补缺陷的教育。但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而言,澳洲的教育无疑给了我们深深地比较式思考——何谓成功的教育?
我想起了成功教育的理论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R.J.斯腾伯格(1940-)关于“成功智力”的概念以及他赋予此的新含义。他说,所谓成功智力是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是对个体的现实生活真正起到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他这里所说的成功,其一,是个体通过努力能够最终达到的人生理想目标的成功;其二,是每个正常的个体都可以发展的成功。用斯腾伯格的话说,他强调的智力不应仅仅同学校中的成功有关,而更应同生活里的成功紧密联系。生活里的成功是个体用创造和实践的能力去适应环境、选择环境和塑造环境,并最终获得的成功。
斯腾伯格认为,人人都可以成功。这为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成功”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当然,他关于新成功教育的目标是:新成功教育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成功,更关注学生生活的成功、合作的成功、创新的成功;不仅主张学校教育的成功,还主张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成功;不仅追求学生的成功,也追求教师的成功、校长的成功、家长的成功;不仅引导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取得成功,还引导和帮助其他类型的学生、各种层次的学生取得成功;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成功,还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成功。在此基础上,通过累积学生一个一个成功的脚印,为他们的成功人生奠基。
新成功教育是以“赏识、理解、常识、激励为核心标志的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定基础的教育”。新成功教育是一种让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的教育,是充满赏识、充满理解、充满常识、充满激励的教育;是引导学生感悟成功、尝试成功、享受成功的教育;是倡导教师顺从天性、承认差异、追求成功、宽容失败的教育;是让每一个学生成功做人、成功学习、成功创造的教育;是引导学生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己的教育;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特质、挖掘每个学生生命潜能的教育;是为学生成功人生奠基的教育。
现代意义上的成功人生就是有能力生活的更好、学习得更好、工作得更好。从社会意义上说,成功人生就是指一个人所选择的生存方式体现了个人与社会及自然间的和谐,其成就能更富成效地促进社会、自然及人本身的发展。
澳洲的教育考察之行,让我对他的理论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那就是一所学校必须实施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性,让学生体悟多元成功为主体的校本课程,一个学校必须有足够的学科容量,让学生得到可能成功发展的机会。
二、    因地制宜,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学校独到的优势得以
发展。
正如万千之人人各不同一样,一所学校总有自己不同于他校的特点和尽最大能力使学生在某一方面受到学校最大程度的开掘。
比如我曾到的一所学校,是一个外语教学特色学校,共开设意大利语、德语、中文、法语、希腊语五门外语课程,如果学生还有其他语言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网上学习,学校会给予指导。通过外语教学体现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的融和……多元文化的也体现着澳大利亚独特的多民族的特点,从特色课程中体现着平等、自由、和平。
更加重要的是学校经费划拨制度,一个学校经费的多少,既与你学校的大小,学生的多少有关,更决定于课程的开设情况,学校可根据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经费申请。我想,这也许就是学校能够多开课程,想尽一切办法开设出特色课程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重要原因。
三、制定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激励教师为每一个学生的成功来施教。
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以说进入了攻坚阶段,到了关键时期。很多人问:课改到底要改到怎样的程度、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
《世界全民教育宣言》中指出:“基础教育本身不应看作是一种目的,而应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兴趣能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也能激励人钻研感兴趣的问题,使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我国宋朝理学家程颐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无论是过去的“教学大纲”,还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都把“兴趣”作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条件,并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习惯上所认定的基础教育成功的标志是有悠久的历史传承的。我们常常在一种庸俗的实用观,比如升学率的支配下,要求立竿见影,要求立即把所学的东西与金钱等挂起钩来,而且进行一个折算。所以,我们的教学考量只是为了分数,我们只重视实数,我们习惯于别人出题,自己应答,却自己不习惯于批判与怀疑,并且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由于学习的目的是外在的,因此,我们离开了这些目的,或者已经达到了这些目的,我们便没有再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我们的评价标准也是如此。在这样的教育价值观的支配下的教育实践使得我们总是生活在急速的浮躁之中。
    于是,我们的社会开始造神童,追踪哈佛女孩,我们把孩子的天性束缚起来,用我们想当然的办法,训练着学生,他们的天性正是在这样的训练中一天天消磨殆尽了。这使我想起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有一只从来没有见过的鸟突然飞到宰相的庭院里。宰相非常惊讶,于是以为是神鸟飞来。请来了众多的宾客,众人给这鸟烧香、跪拜,给它吃我们以为最好吃的牛肉、水果,结果鸟吓得什么也不敢吃,没有三天就死了。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只鸟回归到大自然中去,让它自己觅食,让它自己寻找自己的栖息之地。
实际上我们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差异性,而差异性往往就是发现每一个人特长的开端,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尊重学生的天性,那种要求千人一面的发展只不过是违背科学和人性的臆想。为此,作为一名校长,对上述问题我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路:
1、必须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南澳洲教育部在10—12年级共设置了250多门课程,除数学、语文、研究课程是三年必修外,其他课程(至少四门)均可从这250门课程中任选,高中所修学分会作为高考录取分数的重要依据,同时澳大利亚的毕业考试和高考(两考统一)会将这250门课程都进行考试设置,使得他们的考试时间长达近2个月。最后根据高中三年所修学分和考试成绩按照科学的方法统计划定分数线,各大学录取学生。这是真正的选课,是对学生兴趣和特长的肯定和发展,是对人性的尊重。
澳大利亚各学校并不是都可以开齐开足250门课程的,学生在选择学校时首先从区域考虑,然后从特色教学考虑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高中。对学校没有开但有学生选的课程,学校必须解决,联系其他高中或高等学校或当地的企业进行教学,所有有条件的单位都能够快乐接受,并认真教学和评估。
2、必须坚持课程为学生设计,为学生的个性需求施教,为每一个人的成功奠基的教学原则。
班克西亚帕克国际学校是以数学与科学见长,继承传统,锐意改革创新的学校。该校每年在洲的数学与科学测试中都会取得优秀的成绩,高中学生毕业后50%去了大学,另外50%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从学校所开课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他们也是成功者。
他们除开设常规的职业教育课程外,还开设了足球课程、3D动画设计课程,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既服务于社会,更让每一个学生找到了成功的感觉。负责个人成长规划的凯林主任介绍说:“学校经常教育学生,你尽管考不上大学,但是你只要发挥你的专长,做自己喜欢的事,你的收入也是很高的,无论你是市长还是水管工、理发师,你们都是成功的!”
我想,在人的培养过程中,让每一个人都能发扬长处,让每一个人都有兴趣的学习,把自己的兴趣和时代发展需求相结合,这才是真正的成功教育,人人都成功!
3、必须制定出能够引领教师全面培养和个性化培养的制度。
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需要课程体系的保证,课程体系的建立需要校长的引领和教师队伍的不断成长,而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在于制度的正确与完善。只有从根本上保证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才会保证学生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学习和发展,这样才会真正实现人才的培养,才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抓住教师和课程这个根本和核心,就能真正做到发展特色教育,就能真正为每一个学生的成功奠基。回顾这几年我们学校的发展,我觉得我们也正在朝着这个目标踏实的迈进。从早期只关注升学率,尽最大努力(包括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让更多孩子上大学,发展到后来推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从品德教育、成人教育入手,为每一个学生奉献无私的爱,让他们健康成长,再发展到现在“只有爱是不够的”,进行高效和谐课堂建设,推广“学案教学”,请专家进校讲座(学校文化建设、执行力等),定期安排教师外出培训,与其他学校联合进行教学研究(鲁东半岛城市高中联盟开展的一系列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研究),开发开设校本课程(如中国古代美术赏析、心理健康、美学入门、形体与礼仪、主持人素养、博物烟台、异域风情、生物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国古代十大数学家、模拟联合国、中西文化初探、京剧欣赏、英语口语交际、医学基础与生物学等),倡导和指导学生成立自己的各种社团,让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在社团中发挥潜能,发展能力(如:青年志愿者协会、环保协会、模拟联合国社团、大眼睛-摄影社、小荷文学社等)。
澳洲归来,收获良多。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我们的党是伟大的,我们的祖国是伟大的。澳大利亚用76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育着0.3亿人口;而我们中国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哺育着13亿人口!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我们的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我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通过新一轮教育改革,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走向成功,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