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天的澳大利亚教育部培训,我总体了解了澳大利亚的教育模式及管理理念。之后,我们进行了三天的学校考察,先后共参观考察了7所学校,有高中、初中、完全中学和独立的小学。每一处学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所有的学生都有阳光心态、充满自信,他们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从小学就开始主动做事,自主探究,从八年级(初一)开始就有了自己明确的人生规划和方向。教师都在围绕着学生们的需求而工作,都为自己的学校而骄傲和自豪。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能够为学生提供自己喜欢的课程,为社会的需求而培养人才。
一、 阳光、自信、健康
印象最深的是学生的的阳光和自信,所到之处都会受到他们真诚而热烈的欢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主动的和你合影,摆出最美的姿态让你记录、让你尽情的拍照,只要你喜欢、你邀请他(甚至不邀请)他们都愿意和你合影,直到你说bye为止。还有好多的学生主动跑过来与你合影留念,这种精神和友善是我们的学生所不具备的,我想这就是自信,他们是阳光的。
他们的自信还来自对自己的研究项目上。25号晚上到Linden park school 小学参观了五年级学生成果展,3~5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项目,这个项目都是自己自愿选择的,都是有关人类生存的前沿问题或自己的观察猜想,你走到他们的面前,首先他会送给你一个项目说明书,说明书都是印刷的,很精致。然后他会滔滔不绝的给你讲他们研究的过程和成果(设想),他们非常希望你提出问题,无论提出什么问题他都会热情认真的给你解答,并认真的给你表演他们的实验。所有的家长和同学老师都可以给每一个小组的研究打评语,最后老师给予评价打分,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这期间遇到了一个上海籍学生和家长,孩子的妈妈说:“这里的教育让我们中国人看好像在玩,实际上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团队意识,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也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并且要反复实验,最终写出自己的结论。这其中学到了好多的东西”我想这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现在还盯在考试的分数上,那真的要输在起跑线上了。
在所走过的7所学校里,只见过几个戴眼镜的,大概就是2到3人吧,感觉上还不是重度的近视,无论男生女生在运动场上都是生龙活虎,不见任何的弱不禁风。
二、为学生的特长发展而形成的特色教育
Brighton学校是一个音乐和排球教学的特色学校。他们要求学生从8年级~12年级必须选择一门普通音乐课程,参加一个乐队,有音乐天赋的学生选修高级音乐课程必须学会一门乐器,并且要参加两个乐队,每周学习音乐课程10个小时。为自己将来向音乐方向的发展和考取音乐学院打下基础。该校从1976年就开始了音乐课程的设置,现在有一个音乐厅、一个电子合成室,学生通过电脑学习音乐合成技术。
学校共有50个乐团,每年到世界各地演出达100多场。这些演出从学期初就会公布在网站上。现在他们的校长和部分家长正在中国访问演出,当地的各种活动他们都会参加。而他们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于家长的赞助和学生自己的义卖,洲政府也会给予适当的补贴。该校的排球队参加过各类比赛并获得优异的成绩,他们有学生参加过北京奥运会,学校排球队是洲冠军,代表澳大利亚参加过世界中学生排球赛,他们的排球课程也是很辛苦的,选课之后每周都要上35小时的课程(包含早晨和中午的训练)。这也吸引了大批有排球天才的学生来到该校就读。但选择排球不等于可以不学其他课程,要照常完成其他课程的学分。
在我们学校的特色教育中,多数都是由少数学生的特长支撑着本校的特色,多属功力性的特色,所以他没有生命力,也就不可能长期培养出有特长的学生。但我们也应该深思,我国的高考体制能够让平时的学分作为高考的主要依据吗?
澳大利亚科学和数学学校是一个以突出理科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学校,他是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一个地方(个人的见解),他除了招收附近的学生上学之外主要是通过考试的方式在南澳洲招收优秀的学生,课程设置以跨学科研究为主,是2003年依托南澳福林德斯大学新办的一个学校,面向全球招聘教师,教师平均工资6~9万,高于其他学校,教师聘期5年。他的教育理念就是提问性的学习,通过提出问题,构建真实的解决方法。
跨学科教育在国际上是一个新兴学科,在国内只有北大有本科的跨学科教学,到目前为止只有20多个学生选修了这样的学科学习,他需要学生有全面扎实的知识和很好的研究能力,以及对科学的敏感与兴趣。只有这样才会在学校学科的新科学,如“微型技术学、生物工艺学、镭射激光科学、生物信息学”等前沿及未来学科中有所建树。这里的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对科学的兴趣加上适合他们研究科学探索未来的舞台,就等于成果。现在,他们有好多在高二就修满了学分以优异成绩被大学录取。不远的将来他们当中将有诺贝尔奖得主,或者新的比尔·盖茨将从这里走出。
我在思考,我们何时有这样的教师、这样的大学、这样的中学出现?而在敢于不开设语文课程(并非不学语文)的中学学习的学生,又怎能会被我们的大学录取?
也许,我们真的应该思考:改变一样东西,可能很多东西都随之改变了。比如:招生考试制度,经费的划拨方式……
Norwood morialta aigh school,是一个外语教学特色学校,共开设意大利语、德语、中文、法语、希腊语五门外语课程,如果其他学生还有其他语言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网上学习,学校会给予指导。通过外语教学体现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的融和……多元文化的也体现着澳大利亚独特的多民族的特点,从特色课程中体现着平等、自由、和平。凡是这个学校开设的外语课程,在他们的图书馆中都可以找到许多该国原版的并且可以代表本国文化的书籍,像我国的原版书籍《我的父亲邓小平》,《金庸全集》等等,当时我拍下了这样的几张照片,这些照片让我们思考:我们的图书馆有这些名著吗?
三:课程设计
南澳洲教育部规定,10~12年级,在八大领域共设置了250多门课程,除数学、语文、研究课程是三年必修外,其他课程(至少四门)均可从这250门课程中任选,高中所修学分会作为高考录取分数的的重要依据,同时澳大利亚的毕业考试和高考(两考统一)会将这250门课程都进行考试设置,使得他们的考试时间长达近2个月。最后根据高中三年所修学分和考试成绩按照科学的方法统计划定分数线,各大学录取学生。这是真正的选课,是对学生兴趣和特长的肯定和发展,是对人性的尊重。
澳大利亚各学校并不是都可以开齐开足250门课程的,学生在选择学校时首先从区域考虑,然后从特色教学考虑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高中。对学校没有开但有学生选的课程,学校必须解决,联系其他高中或高等学校或当地的企业进行教学,所有有条件的单位都能够快乐接受,并认真教学和评估。
更加重要的是学校经费划拨制度,一个学校经费的多少,既与你学校的大小,学生的多少有关,更决定于课程的开设情况,学校可根据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经费申请。我想,这也许就是学校能够多开课程,想尽一切办法开设出特色课程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重要原因。
人才的培养、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各种人才的培养需要课程体系的保证。课程体系的建立需要校长的引领和教师队伍的不断成长。而最根本的一条在于制度的正确与完善。只有从根本上保证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才会保证学生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学习和发展,这样才会真正实现人才的培养,才会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学习、探索、发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