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偃师市实验中学 自主管理 让学生自己“当家做主”

时间:2014/11/13

走进偃师市实验中学大门,面前“尊师重道”、“慎思笃行”、“宁静致远”三条德育大道赫然在目,三个年级的学生各行其道;学校东边是“学生实践基地”,长满了碧绿的蔬菜;西边是一面有着五彩绘画的“文化墙”,而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放眼望去,整个校园散发着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也充满了自主管理的氛围,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偃师市实验中学校长曹明勋独特且富有创意的办学理念。

自主管理课堂 我的“地盘”我做主

偃师市实验中学兴建于1992年,目前在校学生2400余名,教职工160多人,与其他学校相比,这里的课堂是让学生自己“当家做主”。

曹明勋说,当前中学生大都缺乏自主能力,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纪律性差,“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完全靠学校纪律、制度来强制管理不行,必须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为此,学校把每天上、下午最后一节课的20分钟时间定为学生自主管理课堂。

刚开始,一些班主任担心教室秩序混乱,悄悄在自主课堂时间去辅导学生,曹明勋说,在他看来,“教师不放心学生,就是对自己不信任。”为了进一步推行学生自主管理课堂,学校利用班委对本班自主管理课堂进行协调,学生会、团委负责指导、监督;所有教师不准在自主课堂时间内辅导;同时,安排副校长在教学楼巡视。

两个月之后,班主任悬着的心彻底放下了,学生也适应了这样的管理模式。曹明勋还把培养学生德育教育融入到自主管理课堂,通过举办经典诵读,把学生的思想凝聚到一块,融化到日常行为当中。“最后证明,我们在学生自主管理方面的改革是成功的,经过近一年来的尝试,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明显提高了。”

引进教学新模式 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在曹明勋思想里,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永恒追求。为此,偃师市实验中学去年3月27日,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郭景扬教授主持的“中国教育学会学业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课题组签约,对学校的教研教改进行为期三年的指导。根据协议,该课题组每年至少来偃师市实验中学辅导8次,每次都会带很多教授、专家,深入课堂对老师进行指导。

“目前实施还不到一年,就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曹明勋说,去年在初中校长实名推荐偃师高中招生中,全市共100个名额而偃师市实验中学就有22个,名列全偃师市第一,取得了建校以来最好成绩;在普通高中招生考试中,被偃师高中录取217人,同样名列第一。

“这些成绩的取得也表明,‘学业质量保障构建体系’在提高老师素质、开发学生智力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曹明勋说,因为在改变教师教学模式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模式。

压缩课堂时间 节能同时更要高效

学校要发展就必须有所创新,在引进先进教学模式的同时,曹明勋并没有依葫芦画瓢,全搬照抄,而是结合学校实际又进行了创新。

学业质量保障体系侧重于提高教师素质,重点在老师身上。而学校在此基础之上,又把重心放在学生身上,先学后教,只有学完之后才能发现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然后老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能动性增加了,也变得会学习了。

另外,曹明勋还大胆尝试,将原定每节课45分钟压缩至40分钟,每节课抽出5分钟放到第五节课,也就是学生们的自主管理课堂。“每节课压缩到40分钟,除了让学生自主管理之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提高课堂效率。”曹明勋介绍,而课堂效率的提高要从两个方面来抓,一方面是老师的教,所教内容必须在40分钟内完成,要老师做到“节能高效”,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另一方面就是学生的学,学生的课堂被分成三个环节,首先是学生们预习环节,中间展示交流、探究环节,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课堂检测,而老师指导则贯穿于三个环节之中。

“田园式”校园 让学生发展更全面

除了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之外,偃师市实验中学还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

校园东边有块菜地被分成了28小块,每小块旁边都竖有一块牌子,上边标有各自菜地名称和管理班级。“正能量”、“常绿园”、“八四农场”、“丰硕园”等名字富有创意;地里种的菜也种类颇多,有青菜、菠菜、生菜等,这里就是专门为学生建的“学生实践基地”。

曹明勋介绍,考虑到城里长大的学生,从小都是娇生惯养,很少能体会到家长的辛苦,更不会关心平时吃的粮食、蔬菜都是怎么来的。所以学校将整块荒地分成了28块,毕业班除外,七、八年级每个班级分管一块地,让他们自主开发、管理,不管是种菜也好,养花也好,让学生自己去经营打理土地。

除了让学生们种菜之外,曹明勋还要求教师“因地制宜”,在种菜上做起了文章,把作文、生物、劳动技能等课程搬到菜地里,还要求学生通过亲手种植、观察,把这种体验记在“自然成长日记”里。

“通过实践基地让学生们劳逸结合,在劳动中学习知识,认识农具,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体验劳动的艰辛、体验劳动协作的精神,另一方面也体验收获的喜悦。”曹明勋说。

“文化墙”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而与“学生实践基地”相对应的是学校的另一个特色“文化墙”,上面涂满了五彩的绘画,为整个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实,这面“文化墙”也蕴含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如果墙壁粉刷完之后,放到那里不管,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乱涂乱画得不成样。”曹明勋说,要是聘用他人为墙面作画,最少也得三个月,另外费用也很高昂,还不如交给学生,“这样既节约财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自主管理、团队协作能力”。

基于这样的考虑,学校做出了把这面墙交给学生来处理的决定。然而这一决定出来之后,立马遭到了学校老师们的质疑,因为之前从来没有这样搞过,到底结果会怎么样谁也不敢打包票。

整个墙面全长217米,七、八年级各14个班级,被分成了28块,每块大约长十几米,每个班级分管一块墙面。由学校确定主题,各班学生根据主题制订策划方案,经过讨论最终选出合适的方案,学校提供原料、工具,学生根据各自方案作画,“当时,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分工也很明确,有专门搭架子的、调颜料的、绘画的,整个场面很和谐。”曹明勋说。

“整面‘文化墙’仅用了两周时间就完成了,这完全出乎我们意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曹明勋说,目前,文化墙已经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边不仅留下了学生成长的印迹,展示了他们不凡的才艺和创意,同时也让一种清新的校园文化气息悄悄破“墙”而出,形成一个“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的育人环境。

自创“花式篮球” 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集体观念

除了自主管理之外,偃师市实验中学还自创了“花式篮球”。

据曹明勋介绍,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在推行课间操,让学生充分利用“阳光体育一小时”来锻炼身体的同时,偃师市实验中学通过征求学校老师意见,自创“花式篮球”。把篮球的基本动作,跟舞蹈的一些基本技巧相结合,创造了偃师市唯一一个“花式篮球”,同时这种形式在全国也少见,曹明勋说。

据曹明勋介绍,“花式篮球”分有基础动作和自创动作,在去年11月份,全校还专门举行了一场“花式篮球”比赛,除九年级之外的七、八年级共1500多名学生,每人一个篮球,同时表演,“学生们以敏捷的身手,娴熟的技艺,让篮球随心所欲地翻飞于身前背后,环绕于手心手背,场面十分壮观”。

花式篮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不是个人单独表演,必须身边的人配合好,如果没有集体观念、大局观念,就做不出来整齐划一的动作”曹明勋说,由此在提高学生身体体质的同时,也练就学生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意识。

然而,对于这些成绩,曹明勋并不满足,在他看来,这只是作为一名校长应该做的,学校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接下来在继续加强“学业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课题研究的同时,积极推行教师、学生全方位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进一步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努力争创洛阳市“五星级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