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执行力,通俗地说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的能力。在学校背景下,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就是践行学校办学目标,按质按量地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这包括领悟力、合作力、创新力等,也就是说:听到、悟到、做到。
一、领悟力。
1.岗位认知能力,做好角色定位。
中层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工作是由不同的岗位来完成的,不可能事必躬亲,必须通过别人来完成,好比打仗,你的位置是前沿指挥所。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越位的弊端,在学校,机构设置、部门分工、岗位职责都是非常清楚的,越位的后果是自己的岗位职责的缺失。举例来说,学生干部能做的事,班主任不要做,班主任会做的事,主任不要代劳,分管校长会做的事,校长不要包揽,因为你向下越位,很可能你的职责没履行,反倒让下一级失去了培养能力的机会。但是不向下越位,不等于说撒手不管,作为中层干部关键还在布置与检查落实上,在调动系统进行有效管理上。一个执行力强的中层干部他总是善于思考、主次分明、指挥有方、协调有度。
举例来说我对学校中层干部角色的理解是:在校长面前,你是下属;在平行部门面前,你是他们的同事;在下属面前,你是领导。认真思考三个角色,并进行自我完善。这三个角色,任何一个缺失,都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层干部。
2.政策和目标的领悟能力。
学校工作是常规工作,学校的决策也是公开透明的,但是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要弄清楚它的目标和意义,便于我们制定工作方案,首先是方向正确,其次是措施有力,这就需要“悟性”。千万不要一知半解就埋头苦干,到头来落得前功尽弃。想好了做一件事,胜过草率地做十件事。
举例来说,学校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德育目标如下:(1)2003至2010年:“展淑女气质,显绅士风度”。(2)2010至2012年:根据学校“差异教育、特色发展、多元成才”的办学理念,确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的德育目标。(3)2012至2014年:“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德行为首不松懈,坚持常规管理不放松,坚信德育信念不退缩、坚守德育阵地不动摇”。我对目标的理解是:以生为本,把学生培养成能够创造自己幸福生活,并对社会有用的现代公民。
3.计划调理能力。
一项分管的工作要做得有头绪,有重点,必须计划行事。计划的制定要有轻重缓急,要列计划方案,分工明确,职责清楚。立足今天,着眼未来,不断理清明天、后天、下周、下月,甚至下学年的计划,越是有前瞻性,工作就越顺手,学校管理有很强的规律,许多活动都是可以预设效果的。做计划要掌握关键性问题,决不能因琐碎的事而影响主要工作。
二、合作力。
在团队中,让每一名人员真正明确和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在其位、谋其政,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形成执行的合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一句话说:“并非穿同样衬衫的人就能形成团队”,要让不同的人团队合作需要以下要素:团队建设、团队沟通、团队培训、团队管理、团队激励等。
1.团队创建——成长互助家园
我们校成了以德育校长为协会会长、班主任和学生处工作人员为会员的德育成长互助家园。
2.团队管理——班主任QQ群
我校成立了“再忙也要歇一歇”班主任工作QQ群,以便与班主任及时沟通,便于管理。
3.团队培训——开展丰富多元的培训
4.团队激励“十佳班主任评选”、“班主任节活动”
“托起明天的太阳”十佳班主任的评选活动,通过家长评、学生评、自评、年级部评和全校教师评,让班主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让优秀的班主任的事迹得以宣传,树立榜样,起到了对德育团队的激励作用。
我们还开展了“班主任节活动”,感谢班主任一年的辛苦工作,并对其中的优秀事迹和优秀人物进行表彰。
三、创新力。
关于创新,有这么一句名言:“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合理的,尤其是有效的管理”,对学校的中层干部来说,要 “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最重要的是把事干好!” 这就需要有创新力。在四中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1.心育课程
“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怎么去?”循着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我们开设了《成长课程》、《学习力课程》、《学涯、职涯、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心育课程。
为了让每个学生发现自我、成为自我,我们开发了《学涯、职涯、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我们邀请到了南师大顾雪英教授对我校高三年级开展职涯生涯规划讲座,清晰了课程开设的要点。为了了解学生的需求,我们设计了“学涯职涯调查问卷”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没有生涯规划的意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和他是否有对未来的规划没有直接的联系;只要通过指导,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开始对自己的生涯进行规划。据此,我们设计出了《学涯职涯规划指导》校本课程计划书,包括:第一讲“兴趣和职业选择的联系”;第二讲:“气质和职业倾向的联系”;第三讲:“能力和职业需求的联系”;第四讲“个人需求、价值观和职业报酬的联系”;第五讲:“关于高校、专业和相关职业的介绍”;第六讲:“关于高考政策、制度解读和填报志愿的方法”;第七讲:指导学生制作“生涯规划书”;第八讲: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作别青春的烦恼,我们开设了《成长课程——青春飞扬》,包括:第一讲:《认识你自己》(主讲:王哲婷);第二讲:《打造未来的自己》(主讲:陶进);第三讲: 《我是团队,团队是我》(主讲:张晓兰);第四讲:《团队组建第二次活动》(主讲:丁晨晖);第五讲:《交往:学会表达》(主讲:鲍咏雪);第六讲: 《交往2:学会感恩》(主讲:张晓兰);第七讲:《青春同伴教育:花开蝶自来》(主讲:王哲婷)。
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提升各种能力,我们开设了《学习力课程》,这包括以下几讲:第一讲《记忆力》;第二讲《注意力》;第三讲《思维力》;第四讲《思维导图》 第五讲《时间管理》。
在各种活动中,我们不断积累,编写、出版并发行了心理教材《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丛书六本。
2.学生德育评价机制“奋进奖”
“奋进奖”评价机制是一种行动指南,帮助学生确定行为标准、指明行为方向、激励行为结果、让更多的学生被认同。“奋进奖”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活动、生活和行为。“奋进奖”评价体系包括:班主任评价、科任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
2008年,鼓楼区教育局组织的德育创新项目中期评估会上,专家鉴定:“理念前卫,标准多元,内容具体,注重过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得价值取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激励,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承认学生成长的差异性。宣传广泛,措施得力,为实践提供了制度保证和良好的舆论环境。吸引了任课教师、班主任、同伴、各行政处室、家长以及社区等共同参与,保证了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调动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
2009年我们对“奋进奖”再次创新:将综合素质评价和奋进奖评价结合,形成了高中生特色评价体系。江苏省教育厅对我校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评价:“南京四中制定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条例,其综合素质评价表与量化表比较细、实,有二级指标、评价内容和量化标准,很有特色。”
3.心育活动
为了给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心理支持,我们开展了“爱心手拉手”特色活动;“心理健康月”特色活动;中高考百日动员、考前系列减压活动;配合南京市团市委12355开展了系列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在成长的途中,他们并不孤单。家长和老师一直在陪伴着他们。
在13年的中层岗位上,我对执行力的的感悟是:中层干部在学校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作用发挥的好,需要做到“五个度”:
一要有气度,敬业重德,真诚相待,努力提高修身、定位的能力;
二要有高度,胸有韬略,工作到位,努力提高执行、计划的能力;
三要有速度,主动积极、雷厉风行、提高效率,努力提高指挥、协调的能力;
四要有力度,表率带头,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控制、判断的能力;
五要有深度,总结反思,真抓实干,努力提高洞察、创新的能力。
常言道:在其位,谋其政,肩负管理的责任,既“管”又“理”。理为主,管为辅。我们要在管理中学习管理,在管理中提升能力,做一个“服众”的人,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建设高效、平安、和谐、廉洁的校园,才能推进学校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