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抓好班级管理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在这个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为突破口,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针对毕业班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主人公责任感,不断改善班组管理,使之更好地达到树立良好班风、维护学校秩序、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的目标。
一、充分了解学生,培养优秀班干部
班主任肩负着培养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并使其成为有用人才的重任。因此,班主任应了解学生,包括学生思想品质、学习状况、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才能特长、性格特征、人际关系、成长经历及家庭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情况,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登记造册。然后注意观察培养有上进心,富有管理经验,能以身作则,敢于做事,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吸收为班委成员。我强调的优秀班干部的起码标准是八个字——大胆负责、以身作则。因为班干部是班主任的有力助手,他们联系班主任、任课老师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他们肩负着两重责任:既要对老师负责,也要对班内每个同学负责。因此说,如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班级工作就成功了一大半。
二、树立正确舆论,培养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各项工作之开展。为了达到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我将平时的每一项班级工作都与小组形式的集体竞赛挂钩。由于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对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每一天的班级活动,从作业的收交到卫生的打扫,从运动会到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我都要求按竞赛小组的表现评分,通过干部自己管理进行量化,评出每周的优秀小组。到了期末总结评比也完全按每周的评比结果来确定各小组的优秀学生比例。这样一来,同学们对自己小组每天的情况就格外关注,时间一长,小组的凝聚力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也逐步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了。
当然,在具体的工作中,还是要以下面引导为主,每天的评比重点就放在比进步上。慢慢的,学生的是非观念明确了,班上出现的好人好事多了,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也更自觉了,学生真正做到了“维护集体为荣,损害集体为耻”,能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小组竞赛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