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的好与坏,对整个学校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直接关系。然而,近几年来,农村外出务工较多,造成了部分学生缺乏父爱与母爱,使之养成了自由懒散的坏习惯,厌学情绪十分严重,脱离了班集体。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使这部分同学转变观念,增强集体意识,应从以下两大方面入手。
一、软管理
在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今天,对学生的学习、纪律、品德等各方面的量化评比虽然有一定的作用,可学生只是被动管理,不能参与到管理的过程中去,只要评比一完,学生就会有所松弛。因此,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的统一,加强软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常写激励性评语
学生的评语不一定非要到期末才写,班主任在平时要善于抓住机会,以小卡片的形式写一些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评语。如学生在上课时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课外又能进行一些创新的小发明,最近思想表现特别好……遇到这类现象,都可以写一些催人进取的评语。
(二)常与学生交流情感
学生最希望的就是老师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谈心。班主任应创设一种舒适、宽松、和谐的谈心场所,可把几个同学请到家里做客,谈一些师生之间共同的话题,并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主性。在办公室和教室最好不要和学生谈心,这样学生的自尊心会受到打击,且有一种被批评和责骂的味道。如学生不善于交谈,可采用师生互写建议书和书信的方式。
(三)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
班主任只有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实现情感交流,学生才愿意将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向班主任倾吐,班主任才可能深入细致地作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同时,也才能在班级中树立起威信,学生才能自觉将班主任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激发自己上进努力。我班有一位同学曾是全校有名的“双差生”,自接手该班的第一天,我就在班上宣布:我班没有什么所谓的“差生”,他们差,也是暂时的差,我们要自尊、自爱……放学后,这位学生主动留在后面跟老师说了一声“再见!老师!”后来,这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老师教我“自尊、自爱”,我从现在起就要努力学习……可见,学生是多么希望老师尊重和关心自己。
二、硬管理
虽然学生相信老师,能够听从老师的安排,但没有形成常规的学习生活,也会在不经意间犯一点点小毛病,常规训练是维持一个高效率的学习环境的首要条件。为此,抓住班级的硬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加强民主管理
班集体是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大家齐心协力 才能共创良好的集体。加强民主管理,其前提条件就是要让学生树立“我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我要为班集体服务的思想。”在开学初,我首选让学生投票选举班主任,然后布置一周的时间准备让学生竞选自己信赖的班长。同时,还设置小班主任和常务班长,人人都有机会参与管理的机会。这样,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形成一系列的学生生活常规条例
为了细化班级管理,应由全体学生共同协商拟定一系列的学习生活常规,如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每学期常规。这样就增强了管理的透明度。 且在实施过程中应奖罚分明,但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如奖励学生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为全体同学唱一支歌等。
(三)制定师生协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首选自己必须要做到。为此,班主任可制订一些协议,向学生承诺自己在哪些方面应做到、做好,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全体学生可讨论自己应向教师保证怎样做,并签订书面文件,以督促师生互相履行自己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