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周村一中:学校发展 教师第一

时间:2014/11/17

 学校发展  教师第一

如何把学校建设好,管理出更大效益,这是我们每一位校长的责任,也是必须时刻思考的问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孩子”等一系列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号都体现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深入人心,而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还在教师。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每一项活动都要教师去落实,通过教师去最终完成。离开了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一核心因素,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促进学生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教师发展了,才会有学生及学校的发展。因此,我们说:学校发展,教师第一。

教师第一,从理论政策层面来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已经得到公认;从实践层面来看,高素质的教师,会以健康、幸福的心态从事工作,并把健康、幸福的心态传递给学生,更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第一”的思想是科学的,是符合治校规律的。办好学校,校长首先要树立教师第一的思想。

知人善任  教师现状分析

校长直接面对的是教师,而非学生。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校长管理好了教师,也就管理好了学校和学生。要想管好教师,必须对教师的思想、需求等有一个透彻的研究、分析,达到知人、知面,更知心。只有知人善任,才能够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在学校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长期的学校管理中,接触到了许许多多教师,从教师主流价值观上讲,我们认为当下的教师可分为四种类型:事业型、尊重型、利益型、安逸型。

事业型教师:把平凡的工作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做,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工作中解放思想,善于钻研、具有进取精神,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敢于“摸着石头过河”,在“过河”中追求人生目标,引领教育潮流,体现人生价值,达到人生美好境界。

尊重型教师:甘为人梯是这类教师的美德之一。责任心强、甘于奉献,是学校教师中的中流砥柱。他们不管做怎样的工作,都会竭尽全力,爱岗敬业,无愧于教师的称号,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他们工作的目的是作出一份成绩,赢得别人的尊重。

利益型教师,也可称之为“打工型”。做任何事情都要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联,斤斤计较,时时处处为制度和荣誉而工作;无利益时,少有积极性和进取的力量。

安逸型教师:安于现状,固守传统教育思想方式,不接受或排斥新教育理念,对涌现出来的新教育理念和新教法疏于学习,更懒于实践,甚至对份内的工作也不尽心,采取逃避态度,只要自己安逸即可。

当然,每一名教师主流价值观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认识到了教师的不同状态后,我们在管理中就要因人而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挖掘教师的内在潜力,增加教师的内在能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多数学校建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教师行为,制度固然有它刚性的一面,如果制度不能形成教师的共识,一味制度管人,必然会造成教师行为上的抵触。教师的工作是潜移默化的,是熏陶、是感染,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心有抵触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我们要经常沉下心来,问问自己,为教师成长发展做了哪些事;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哪些是该做好还没有做好的;今后该如何做。

动力源泉  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

“教师是立校之本,只有赢得教师,才能赢得教育。”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要实施者,其心态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影响到学生的发展。适应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要有以下途径: 

1. 精神引领  提升教师理想信念

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幸福的人,也就是能体味人生价值、享受人生乐趣,对自然、社会及整个世界充满兴趣、怀抱感激的人。素质教育中的教师应该富有创造性,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内心中充满“师爱”,能体味到工作的快乐。“一个不具备创新精神的教师,不能进行真正的教育创新;同样,一个不能感悟到教育幸福的教师,也不能给学生以幸福的人生指导。”我校在广大教师中深入开展了以“好心态、佳状态、高姿态”为主要内容的“阳光三态”教育,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向更高的人生境界迈进。这是我们开展“阳光三态”教育的目的所在。“阳光三态”教育引领教师调控自己的心态:只要从事着教育职业,在无力改变所不能改变的一切时,将视线回归于自己,用阳光的心态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用崇高的理想信念考量自己的工作,快乐就比较容易找到,幸福就在自己身上。“阳光三态”教育体现在一系列活动中,如在教师中开展的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征文比赛、“我的学生我的爱”演讲比赛、“师爱到万家”家访;在学生中举行的“我心中的教师形象”、“师恩难忘”、“我爱我师”等尊师颂师活动。活动的开展使教师感悟自己的责任,体验从教的乐趣,实现了优良师德的内化自律,提升了广大教师的师德素养。

2. 人文关怀  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教育教学是一项特殊的工作,任何的不舒适都会影响工作的热情,降低工作的效率。”校长在教师管理中要有刚性的制度,更要有人性化的理念。如果教师的心不在学校,远离学生,即使其专业化水平再高,经验再丰富,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我校把教师的事都当成大事来办,想方设法解除教师们的后顾之忧。如接送孩子一直是青年教师的一项很大负担,学校从教师实际出发对需接送孩子上学的教师给予时间上的照顾,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工作,相反更能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在如每年定期组织教师体检;教师生病学校领导亲自看望;对家庭经济特困的教师,除常规的精神安慰外,再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教师结婚、乔迁等喜事由校领导出面祝贺等。每一位教师都觉得学校是可以依靠、可以信任的,学校就是他们舒心的“家”。教师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化为工作上的动力,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了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这也是我校多年来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动力源之一。

 为让老师们愉快工作,学校定期举办礼仪、装点人生讲座等活动,使大家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有心情的舒畅,感受到幸福人生。学校设置了体育健身器械,配备了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跳绳等,让老师们在工作之余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了“教职工健身操大赛”、“教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大赛”等多项活动,活跃了教职工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老师们还自发成立了“骑行俱乐部”,强健体魄、舒展身心,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3、多样激励  激发教师工作干劲

教师职业有其特殊性,教师的成就是以学生的成长来体现的。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获得奖励,但由于性别、年龄、资历、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的不同,对奖励形式的需求也存在着巨大差异。校长应深入调查分析,采取绝大多数教师都认可的奖励形式。奖励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在奖励,如晋升、加薪、奖金等;另一类是内在奖励,包括赞赏与认可,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提供专业发展机会等。在外在奖励的同时,校长应注重内在奖励的应用。结合我校实际,主要采取了以下激励措施:

(1)评定校级先进人物

每年教师节,我校都进行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备课组长等的评选,颁发证书并将其照片及事迹简介在校园橱窗内展示。在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颁发证书,对其进行单项奖励。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时,在上级基本条件不变的基础上,对受学校表彰的教师适当给以加分的照顾,有效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2)美化环境、改善教师办公条件

为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学校从实际出发,不断改善办公环境条件。粉刷了墙壁,更换窗帘、办公桌椅,安装了空调,同时对办公室设计统一标语、展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办公环境和条件有了极大改善。

(3)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

对于勤学实干、有发展前途的教师,我们尽可能为其提供进修、培训、考察的机会,促进其专业化发展,使其成为各项工作的领头雁。我校每年外出学习、培训的人数是非常多的。

专业发展  教师立身之本

校长树立了教师第一的思想,就要想办法把教师管理好。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使自身价值得到不断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延续,就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它体现在教师在潜心学习他人成果的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在理论指导下,精心育人,勇于探索,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追求卓越,使自己由初任教师到合格教师,再到优秀教师、学者型教师、实践教育家。这个过程强调教师要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进行专业知识的学术研究。校长的首要责任应是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引领教师学习

人的经验有两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的获取需要长期的积累,获取间接经验却是人快速成长的一条捷径。专家讲座、外出学习等方式能快速获取间接经验,促进教师的成长。但如果教师没有向学之心,即使再高明的专家,恐怕也不能对其起到引领作用。校长的作用在于规范教师的学习行为,不仅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实效。我校每年都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教师到名校观摩学习,邀请全国名师到校上示范课、讲座。每次人员外出学习,事先都制定出详细的学习预案,带着问题外出,带着收获归来。归来后,通过研讨汇报会、上观摩课等方式,让更多教师分享学习成果,并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名师、专家到学校前,先向每位教师进行详细介绍,让教师们做好学习的准备,听完讲座或讲课后,安排提问交流的时间,并要求老师们写出学习感悟。这些看似繁琐的事情,多次重复要求后,已形成习惯,成了老师们一种自觉的行为。

读书、看报、上网等也是引导教师学习的有效方式。我校每个办公室都定有报纸、杂志,教师人手一部电脑,可随时上网;为鼓励教师读书,我校图书室、新华书屋随时向老师们开放;每年教师节表彰的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备课组长等都为其发放购书卡,让其到书店购买适合自己的书籍,扩大学习的知识面。

2、引领教师反思

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方式之一,校长应积极倡导。自我反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理论支撑的、高度自觉地对自己实践的回顾与重新审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是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他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 = 经验 + 反思。可以说“反思”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根本区别,是当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经。我校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每周写一份教学反思,教案中要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并以《厚德文苑》、《课改论坛》为平台,发表老师们的工作感言和反思感悟,使老师们在相互切磋中解除心中的疑惑,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和业务水准,激励老师们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拼搏进取的工作姿态努力争当新课改的探索者、示范者、传播者,以创新的姿态创造新业绩、展示新形象。

3、引领教师互助

互助是一种相互砌磋、相互勉励和真诚分享,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且是团队建设的基础。互助是引领专业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教师在自愿和双向选择的基础上,成立同伴互助组,对等交流,相互汲取经验,共同提高。在组内,不同教师基于相同的教育目标定位相似的经验价值,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诉求,畅所欲言,展示个性和才智,相互启发,彼此欣赏,借助于真心的对话实现相互的砥砺,锻造自我专业品质,扬己之长,尊重同伴并能学习同伴的优点。我校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引领教师互助。语文教研组开展的“同课异构”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课”指同样的教学内容,“异构”指采用不同的教学结构以及选用和组织不同的教学资源。语文组具有相同教研爱好的教师组成小组,研究同一课题,目标一致,各取所长,形成互补,让教学研究真正深入到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进一步促进了学习型团队的形成。教师互助的倡导,使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教师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成为了一些有着共同目标的多维组合体,提高了个体的能力,并融洽了教师相互之间的关系。

4、引领教师合作

新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彼此之间的孤立与封闭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包括与同类学科教师的合作、与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合作是建立强力团队的基础,一个教研组、一个级部、一个的任课教师都可以算作一个团队。我们以评价促进教师们的合作,增强团队的竞争力。在评价中,团队取得了成绩,每个成员都会受到奖励;团队成绩落后,即使个人再优秀,奖励也要大打折扣。

5、关注新教师的成长

新教师角色刚刚发生转变 ,教学心理不成熟,教学经验缺乏。采取措施促进其快速成长是非常必要的。 “新老教师结对子”是我校多年不变的措施。定期召开新教师座谈会、新教师每周一随干部听课等也都在我校有条不紊地实施。为新教师树立榜样,让他们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超有目标。近几年来,学校连续开展青年教师自主发展月、青年教师建设年活动,学校采用百分制,从思想表现、出勤情况、师德、教学工作四个方面进行打分,对他们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考评,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每一个进入我校的新教师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教育教学,快速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教师第一是一种理念,更要有具体的行动。树立教师第一的思想,才能够培养出一流的教师,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够干出一流的业绩,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把教师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正是因为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校长应牢牢树立“教师第一”的思想,以独特的视线去透视教育。在自己任期内,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制度管理的同时给予教师人性关怀,让教师欢心于业、倾心于德、真心于爱。当离开岗位后,要让老师们还能想到曾经的校长,还能继续受到校长教育思想的影响与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