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堂课是否高效?如何体现,要从学生角度出发,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多少,是否培养了学生的的能力,教师是否为学生发展服务。把课堂是否具有魅力的评价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来评定教师的专业水平,让学生来评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让学生来判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因为教学是一份充满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是一时的追求,更好是永恒的目标,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不断提升高超的业务素质才能紧跟时代,紧跟课改,才能把教学艺术发扬光大。那么如何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的课堂呢?
一、给学生的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
还课堂给学生,需要教师的不断超越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求在身心上都做到还课堂给学生。而学生思想的彻底解放是还课堂给学生的重点,只有在思想上体现自由,才算是真正的自由。让学生在课堂上无边无际的浮想,你会发现教学会变得这样轻松高效,而学生的思维也没有你所预想到的幼稚可笑。联想可以让学生从常见的事物或脑海中原有的记忆为出发点,开始产生想象,并引发出有关连的或相类似的知识.其产生的基础是事物客观存在的固有联系,这种联系或是明确的,或是隐藏的。
教师授课前,可以根据所讲内容,让学生在脑海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彻底在思想上还课堂给学生,由此引发他们的兴趣,在借机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教师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就可以了。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导数在生活中优化问题一节,教师指着班级后墙张贴的海报问,如果你设计一张海报,要求:版心面积为128平方分米,下两边各空2分米左右,两边各空1分米,该如何设计尺寸,才能使四周空心面积最小?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联想。大多数学生拿出笔,纸,开始设计海报样式,并联想到函数模型,迅速地在纸上计算起来。大概十分钟左右,教师按照提前分好的小组,由每组学生自己推荐一名学生说明自己组的做法与想象。有的小组列出二次函数模型,采用导数的方法求出极值点,即最值点.来求出海报的长与宽.有的小组虽然也是建立了数学函数模型,但却是用均值不等式方法求的长与宽。最后教师点评说两种办法都可以,就具体问题而然,那一种方法比较实用就用那一种,没用一种固定的模式,表扬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表扬了学生通过理论知识,数学模型等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十分可取,特别是自己动脑,动手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望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话,显得非常兴奋与激动,都跃跃欲试的准备解决老师提出的下一个问题。
还课堂给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专业能力不强,不善于时刻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是绝对不可能做到上例那样自如的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经常是单调地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学生没有任何的主动权,让学生何来兴趣?思维如何展开自由的想象?让学生乐意,并产生有效联想,可以说是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它考验着教师是否将学生看做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检验着教师是否为学生着想,检验着教师是否具有高超的业务素质。
二、还课堂给学生的具体方法:
还课堂给学生是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应坚定不移的确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那么如何还课堂给学生,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提高学生主体意识
教师要坦诚地与学生分析当今社会的发展,了解古今伟人志士成长的经历,发现身边邻居同学好学上进成功实例——用实实在在的例子阐明每一个成功的足迹,都要靠自己脚踏实地, 都要靠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促使每一个学生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在脑中产生“我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这一观念意识,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2、给学生设定学习情景
教师结合具体教学活动,创设学习情境。如设置疑问,创设悬念,构造知识冲突等。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发他们对教学的投入和参与,使他们时时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明确不是他们配合老师教书,而是教师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学习,通过一系列的自觉实践行为发现未知,获取知识,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终身受益。
3、培养学生检查与分析的习惯
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示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过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概括和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种自我体验的过程,让学生意识到自我力量的存在,从而提高自我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
4、多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还课堂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不是没有教师什么事了,而是教师的责任更大了,业务素质更高了。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含而不露,指而不达,引而不发的境界下给学生留下自我选择,判断,联想,开拓,发现,创造的思维空间。作为教师只能“投石”而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还要讲究投石的时机。只有找准火候,掌握时机,在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下及时“投石”,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功效。
5、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还课堂给学生正是出于此目的,让学生学会学习,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要善于展示教学全过程,裸露思维轨迹,教给学生如何获得知识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教学要体现教习中渗透,复习中小结,自学中运用的自学能力过程。
总之,还课堂给学生要教师与时俱进,尽量摆脱职业的惰性和局限性,不断超越自我,成为反思意识和创造力超强的群体。只有不断反思自己,充实自己,追求卓越,充分发扬自我批评,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更深层次上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改变,为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这样,不仅提升教学课堂的品位,提高教学质量,更能使教师自己体会到成功,受到学生及社会的尊敬,使身心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