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湖南益阳:立足本土培育教师

时间:2014/11/19

两年前,湖南省益阳市教育局组织全市5万多名中小学教师,开展全员课堂教学大比武。
经过层层角逐,20名教师脱颖而出。这20名教师的优质课被制成光盘,下发到全市各所学校,供教师观摩学习。教师们边观看光盘,边查找自己与这些教师在教材处理、课堂设计、教学技巧等方面的差距。教师们感到这种学习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极为有效,因为榜样就在身边,他们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和自己差不多,他们的方式方法都是自己能学得到、做得到的。
立足本土,是益阳培育教师的一大特色。

工作中研究学习,研究学习中工作

5月30日,桃江县桃花江小学的多媒体教室内,二年级某班的学生刚开始上课,突然外面传来了敲门声。上课的老师和外面敲门的人进行了简短的对话后,得知敲门者是来听课的老师,便开门请她进来。
原来,这是老师有意创设的一种教学情景,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个人在家》,教学目标是教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和礼貌待客。对于这个内容,课本上只有简单的几幅图,这位老师却能创设如此生动的情景,着实让听课者感到她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
课上完之后,桃花江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马上组织语文组的人开展教研活动。先由教课的老师介绍本堂课,然后再由各位老师指出这堂课有哪些优点,还可以怎样改进。老师们发言很踊跃,其中几个骨干老师的点评非常到位。他们发言的时候,每个教师都挥笔疾书,抢记收获和感悟。
主管教学的胡宏伟副校长告诉记者,上面的活动是“每周一评”,即针对本周本教研组的教研课,教者和听者分别发表上课体会、评课观点或听课感受,是互动式评课。
学校明确规定教研组每周的教研活动内容是五个“一”,除了“每周一评”, 还有“每周一篇”——由一位教师推荐一篇本学科的教学经验文章,大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体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是谓“个性式解读”;“每周一记”——由一名教师就本期一个教学案例进行反思写成教学后记,在教研组内交流,教师的困惑、经验、教训、智慧、教学感悟等被小组成员分享。 “每周一拟”——要求备课组的各位成员,就一周的教学安排、教学建议、教学设想,聊一聊,确定一个大致的教学方案,称之为聊天式拟教;“每周一备”——备课组的全体成员同研一堂课,大家各出奇招,用集体的智慧推出一堂代表本组水平的课。
这五个“一”,把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新进的老师,通过融入这种氛围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先模仿后创新”,很快就能成长为合格教师,而后成为新的骨干。一个小小的桃花江小学,就有在职特级教师3名,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省级骨干教师8名,市、县学科带头人4名。
桃花江小学的黄丽君校长说,打造优秀教师群体,既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化人才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他们要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教育学院”,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学习性组织”和“可持续发展的优秀群体”。
几个接受记者采访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地用了“感谢”这个词,他们感谢学校给他们创造了上进的氛围与提高和发展的机会。工作上得心应手,让他们找到了成就感。
“这所学校只是我们市在校本培训方面的一个缩影。”益阳市教育局负责师训工作的余正生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校和教师把培训、教研与教学割裂开来,当成工作之外的一种负担。因此我们要求学校创造良好的氛围,倡导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学习,在研究、学习中工作。”
对于师资力量和硬件条件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益阳市则采取送课下乡和乡村教师到城市学校学习锻炼的办法,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提高农村学校和教师的研训水平。益阳师范附小的余放军副校长说,这几年益阳打破了校与校之间相对封闭的局面,像“附小”这样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经常与结对子的农村学校交流,谋求共同发展。
考改结合,以考促学,以考促教

回首往事,2004年是益阳教育人永远的痛,这年年底在全市行业作风测评中,教育战线排位倒数第一。教育本来就是万众瞩目的焦点,除了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教师队伍人心浮动、工作激情不高等现象,也很容易使群众产生不满情绪。
“长期当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的人渐渐就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乃至厌倦的心理,工作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全无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言,只想到量的累积,不追求质的飞跃,出现所谓‘职业倦怠症’。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心对物欲需求的膨胀,给教师也带来了冲击。”益阳市教育局主管教师工作的谢亚斌副局长说,“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是等不来的,我们必须在现有的条件下,立足本土,来建设教师队伍。”
益阳市教育局对待职业倦怠,采取的办法之一是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教师不低于公务员的各项待遇的落实、每三年一度的名师选拔和表彰、一年一度外出进修的机会等,让包括广大教师在内的社会各阶层都普遍认为,教师是个不错的职业,让安心从教的人有职业的自豪感。
仅仅靠营造良好的氛围是不够的,益阳市为保持教师队伍的活力,决定在以前的考核办法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采取“考改结合”。考,指专业水平考试、教育教学能力考评、现实表现和工作业绩考核(以下简称三考);改,指人事制度改革。
“三考”的对象涵盖全市公办和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在岗在编教师、校长(园长)以及教师培训机构教师、教研部门教研员。
专业水平考试分教师类和中小学行政管理人员类。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考试坚持“教什么考什么”的原则,所教科目专业知识、教材教法、新课程标准占80%,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以及业务技能要求等占20%。中小学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考试内容,以学校管理知识、教育法律法规、前沿教育教学理论为主。
教育教学能力考评,考评教师从事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现实表现和工作绩效考核,主要是考核师德师风、工作实绩、学生和家长评价等方面的情况。
“三考”的结果,直接与人事制度改革相联系,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职务评聘、评优评先、奖励惩戒、晋职晋级、下岗分流的重要依据。
“在制度的约束下,不思进取的教师,应该会慢慢地调整自己,‘三考’应该能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赫山区三里桥小学的廖校长说。
见到赫山区师训站的郭老师,是在一所小学,当时她正在这所学校进行教育视导。所谓教育视导,就是教育局每学期对每所学校在教学管理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进行视察和引导。郭老师也在“三考”之列,当被问及对“三考”的看法时,郭老师如实说:“‘三考’工作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市教育局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制定了操作细则。只要在操作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能坚持原则,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科学评价每位教师,既体现人文关怀,又实现激励教师上进的目的,我想我们广大教师还是会积极对待的。”
余正生告诉记者,考试、考评、考核,并不是一考了之,教育行政部门会对“三考”所反映出来的教师素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缺陷和不足,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计划,加强考后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师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