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对尖子生培养的“共生效应”

时间:2014/1/23

尖子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最近几年我和班主任一道在工作中大胆实践,借鉴先行者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培养尖子生的思路、方法和策略。现在,根据我们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粗糙的做法。
一、运用“共生效应”,让尖子生之间互相促进,培养尖子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人类当中也存在,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一个“共生效应”的杰出典型。根据这一原理,在尖子生培养上应培养造就一个尖子生群体,形成优生优培的良好氛围,形成比学赶超、群雄逐鹿的氛围。实践证明,“单苗培植”,拼命抓某个学生的方法难以奏效,“水涨船高”,在大面积的“高产田”里方能培植出好苗子。《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利用学校为包括尖子生在内的学生组织学法交流会等各种契机,通过我们的介绍和评论,让班级的尖子生们进一步认识其他尖子生的优点、特色,包括其他年级和其他班级的尖子生、以往毕业的尖子生的学习方法和作风,使其思想发生碰撞,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并要求他们多相互交流,提出和分析问题,互相取长补短,营造一种互相竞争、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良好氛围。
二、创设适当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放手让尖子生自主学习。
 “给他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他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给他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他一个悬念,让他自己去讨论;给他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给他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他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他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他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发展。” 这是我们在培养尖子生方面提倡的“十个给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遵循当今先进的学习能力学的观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就是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绩,从而取得成就感,进而培养起学科兴趣。成就感越大,自主学习的意识就越强,二者相辅相成,这是尖子生成长的规律。为此,我们的教学必须还学生主体地位,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
尖子学生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其独有的的学习特点和思维特质,他们的学习应遵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思维“最近发展区”的认识规律,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尽可能还学生主体地位,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我们认为尖子学生的学习上的自我完善意识和自主学习时间这两个问题很重要,经常引导尖子生注意的问题一般就是:你觉得哪些科目相对还比较薄弱,存在什么问题,你准备怎样操作,你每天完成作业之后有多少自主学习的时间,自主时间都做些什么,等等。有的学生告诉我们没什么自主学习时间,一般就是完成作业,我们认为他主观上还缺乏尖子生的身份认同,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就问他:“你这样层次的人如果只能完成作业,那你和中等学习水平的人还有什么区别?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和优化又从何说起?”自主学习,要对尖子生讲,也对全班讲。对全班讲更能促进尖子生。如果大家都认为自主时间和自主意识很重要,尖子生就会更认同,更重视。
三、关心尖子生的薄弱学科,科学指导,合理补弱。
在学习方面,这些尖子生几乎都有自己的薄弱学科,或语文,或数学,或物理,等等。偏科是可以扭转的,或者至少是完全值得去努力尝试的。我让他们认识真正尖子生或者是优秀学生在各个科目上应有的学习水平和方法,勉励和指导他们注意均衡发展,取得了效果。
对待他们的薄弱学科,关键是转变他们对学科认识的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这科重要,而且对基本素质比较高的尖子生提高这个弱科并不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可以多和老师交流并从中得到指导。只要思想问题解决了,这一门课的学习问题例如习惯甚至兴趣等往往也就会得到解决。
四、关注尖子生的自我约束力,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作风。
尖子生也会犯错误,包括与一般学生一样和不一样的错误。一般来讲,尖子生是更能听从老师教导并遵守纪律的,是能更严格要求自己的,但是这不是绝对的,而且是完全有可能变化的。尖子生学习成绩优异,但不能“一俊遮百丑”,我觉得有必要加强对尖子生的情商的培养,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突出的问题。让尖子生懂得约束自己,才会管理好自己并保持严谨作风和不断进步,才会更有榜样作用以激励班级,才会不影响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鉴于许多相关的经验和教训,我逐渐认识到,对尖子生应该首先在理念上保持清醒、公平和严格,并在行动上予以及时、具体的指导和要求。
当然,对尖子生,也不能完全用一种模式来分析他们要求他们,也不能用一种方法来教育,要因人而宜,因势利导,着眼于效果。
五、关心尖子生的心态,培养尖子生的阳光性格。
尖子生往往具有以下不良心态:自负心理、自居心理、虚荣心理、蛋壳心理。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心态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尖子生自尊心特别强,各方面能力也强,教师对他讲的道理,他也懂。因此,他们不容易接受外界的忠告和批评,排他性和自我管理的愿望强烈。有时,干涉越多,说教越甚,他们的逆反心理就越强。所以,最好是让他们“自我内化”,自己意识到自己的缺点,自己感觉到改正缺点的必要,以此产生弃旧图新的动力。
后进学生会有很大思想压力,尖子生也会,而且更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品学兼优的学生,头上顶着光环,得到同学的羡慕和赞美,但他们往往缺少宣泄的机会和环境,心里有了“疙瘩”,不敢对老师、父母讲,对同伴也倾诉有限。时间一长,心理上就出现问题,反而影响学习。考生心态是高考的软件,起重要调节作用,对尖子生来说尤其如此。我觉得老师在学习上应该对尖子生要求有度,帮助他们适当减压,保持心态相对平和。高尔基说过:“一个人努力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的越快”。但是太高远的的目标会给学生过大的压力,也未必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但是没有目标往往又缺乏动力,我们力图谨慎地帮学生确立相对明确的目标。通过个别谈话、班级教育,不断给学生暗示和明示,激发尖子生内在潜力,调动尖子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在高一开始就树立远景目标、竞争意识,同时在学习的各个阶段保持类似做法,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帮助尖子生提升抗挫折能力,培养愈挫愈勇的意志品质。
相比学困生,尖子生可能抗挫折能力更差一些。面对考试和学习成绩、家庭、生病等等问题,在他们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心里面可能紧张至极,暗流涌动。因此,更要关心培养尖子生抗挫进取能力。
老师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创造情境,使尖子生感受挫折,培养尖子生抗挫能力。要给尖子生制造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让他们去面对,教育他们正视挫折,勇敢面对。如,有的尖子生,对体育竞技活动不突出,让他参与,感受失败,有的尖子生可以让他做些奥赛的题目,感受困难和挫折,然后教育他如何对待失败。教师也要创设难易适度的情境,让尖子生在感受挫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知道科学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以走,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的深刻涵义。
平时,我们喜欢讲一些名人轶事和过去取得成功的尖子学生,讲他们曾经的迷茫和困惑,曾经历过的艰辛、失败、挫折,目的是激励学生具备顽强意志,克服困难。但是学生在面临具体困难、需要减轻和解除各种沉重的思想负担时,难免还需要各种具体的开导和帮助。
面对这些上进和听话的优秀学生,在他们这些花朵努力扎根开放的时候,我觉得更不能吝惜我们作为园丁的灌溉和扶持,当然更需要我们相互配合、科学护理。
总之,培养尖子生,要致力做到:勤观察、勤思索、勤交流、勤总结。一勤天下无难事,尽管平日工作千头万绪,但以勤为本,会有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