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校长的责任与使命

时间:2014/11/24

学校的核心使命是什么?美国著名课程专家拉尔夫·泰勒有过一个很经典的论述:“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学校教书育人,看起来只是在实施课程,其实不然,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学校和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程不只是一个静态的文本,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节课里课本是课程,教学活动是课程,教师的言行举止,师生交往交流,学生的素养和表现等都是课程。

作为校长,掌舵着一所学校的航向和进程。校长的眼界和标准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校长如果意识到我们当下的教育行动其实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课程的建设,知道理性化的自觉的课程行动对于学校发展有着重大的发展意义,那么,他就会从比较高的层面来审视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会正确认识和分析校情,寻找到课程的生发点,有重点分步骤地开发建设,尝试实践,逐渐积累经验,提炼精华,最终形成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建设不是脱离于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的行动,而是基于真实的学校实践基础上融于现实的劳动,来源于现实而又略高于实践,这样的校本课程才能有实际的价值,既具有学术性、实践性,又具有普遍性和现实的借鉴推广价值。对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有的学校着重在国家课程的落实上进行校本化研究,最终形成自己学校特有的教育教学特色,比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等引领学校改革发展方向的这些学校,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我们知道,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落实——我们通常称之为二度开发,实际上就是要鼓励教师研读文本,集思广益,并能科学艺术地演绎和落实课程,尽可能地让学生领会到课程本身所负载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元素要义。这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的,客观上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实践基地和路径,这其间有着无限的探索。同时,学校再在本校校情基础上挖掘、开发资源,创建起自己的特色课程。这种思路都是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渠道。

过去,人们缺乏课程意识,在进行学校之间参观交流时,不少学校大都停留在某一方面的经验介绍上。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不少学校意识到课程的重要,因此在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逐渐自觉地创建起自己的校本课程。这重要的一方面是切实借此提高教育的水准和艺术性,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高了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逐步创建起自身的教育特色,形成具有相当高度的教育品牌。这是学校从浑然的经验式管理逐步趋向“求真”、“求善”、“求美”的科研探索之道路的迈进。

当然,校本课程建设不是故意炮制名词或者迎合上级而刻意制造的浮躁举动,而是严肃的学术探究之路。有些学校为了创建校本课程而创建,人为地创编出所谓的校本课程,实际上根本没有在学校进行推广实践,或者只是某一两个人的闭门造车,不具有推广价值,这样的校本课程实际上是虚伪的,一味好大喜功,小探索说成大成果,初探索当作经验谈,未成功已经漫天夸,这些都是不行的。那样的校本课程是虚假的悬空的,其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是肤浅的,内容做法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属于课程改革大潮中泛起的泡沫,赚取一时的喧嚣,终归会被淘汰,荡涤出局的。

但校本课程建设又确实是现时期学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学校必须具有课程的意识,才能从宏观的层面审视学校师生的劳作,才能认识到教育教学和管理行动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和还可以怎样做。如此,才可能将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推向新的高度。智慧的校长则能从课程建设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和抵及教育的核心要义。而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一位好校长不只是教育行政上的领导,更是教育思想上教育理念上的领导。用课程建设的视角来衡量,一个不具有课程意识,缺乏宏观的课程视野和系统的课程规划的校长,其教育教学和管理必然是随意的率性的,是当下的经验式的,必不可能理性地深入地理解教育教学,自然也不会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这又怎么能领导教师,更好地培养教师,自然也不可能实现“科学艺术地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的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