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开展校本行动研究

时间:2014/11/28

2004年秋,我校启动了校本研究课题实验。几年来,我们以叙事研究为起点,以案例反思为载体,通过搭建同伴互助、个人反思、行为观察等平台,开展校本研究活动。特别是2006年元月,省教科所叶所长、姜主任到我区进行校本研究专题培训后,我们开始了教学课例研制,按照省教科所研制的校本研究课例模板,真实的记录了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究情况,校本研究成果的物化,深入推动了学校校本研究的进程。回顾我校开展校本研究的过程,主要做法如下:

一、筛选问题——抓住研究的关键点

2004年秋季,我们在听课、教研活动中发现,老师们对新课程理念耳熟能详,课堂教学行为中体现甚少,这种理念和教学实践的反差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如何变校本研究的过程为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行为的过程,我们变过去下派课题为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为课题,并分组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梳理出20多个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各组每学期确定1-2个问题,围绕问题拟订研究计划,开展校本研究。

二、实施校本引领——突破研究难点

我校中老年教师较多,针对学校实际,我们采取特殊措施来引领教师参与校本研究。
1、建立学校协作组,突出核心引领

校本研究启动前,学校成立了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部分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校本研究协作组。协作组定期对教师组织校本研究的理论培训引领,采取每月进行一个专题讲座,帮助教师领会校本研究的理论内涵。计划指导引领,即协作组每人下蹲一个教研组,帮助指导拟定研究计划。特别是指导教师按照科学方法开展校本研究活动,提高校本研究活动效度。这些引领措施,让教师迅速进入了校本研究的快车道。案例示范引领,通过看特级教师、名师的录像片引导老师结合实际反思、协作组成员率先研制课例、案例,并在学校网上公布,供全体教师浏览,帮助教师掌握研究方法,领会研究要领。

2、引领自主学习,让教师与理论对话

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引领教师自主学习。一购买了一批新课程的学习用书来满足教师自主学习和研究。二提供一批资源网站为教师研究提供方便。三搭建学校学习交流平台。

3、专家指导引领,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指导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我们请来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邀请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老师一起设计备课、听课、评课,帮助教师尽快进入研究角色。

三、教研组行为跟进,推进研究进程

经过前期的问题筛选与引领准备,教师对研究的方法与步骤有了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步将计划转变为教师校本研究的课堂行为。

1、试点教研组行为跟进。为了让教研组形成研究氛围,根据许多教师申报的“趣味识字研究”的共性问题,我校先期在语文组进行试点,让全体老师进行观摩。首先请林丽老师执教一节课,老师们带着问题听课,分别从不同研究点进行观察实录和课后效果测试、问卷调查,课后由执教教师围绕问题进行反思,听课教师根据实录和测试情况提出改进意见。然后根据意见修改教案进行第二、三次课堂教学。

2、教研组群体行为跟进。通过语文组试点行为跟进的示范后,我们迅速在全校各教研组面上铺开,学校明确规定每周三下午四至五点为校本研究时间,要求各组每学期进行一次校本研究全程展示,学校协作组成员参与,学校对各组研究情况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总结和成果展示。协作组对教研组群体行为跟进进行导评即评专题、评设计、评实效。通过这些方式,来调动全校各组的研究热情。

四、校内辐射推广,体现个性化研究亮点

为了激励教师自主开展校本研究,培育个性化研究的亮点。除了教研组行为跟进研究外,我校注重教师个性化研究成果,以反思为策略鼓励教师培育自己的研究亮点。

策略一:备课中反思。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和自己对话。

策略二:课后反思是否解决了预设的教学问题。

策略三:教学叙事反思。教学叙事是教师进行行为研究的有效手段。它不受时空限制,利于教师自主发展,特别是能将研、学、干融为一体,快速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为此,学校为教师搭建了素材收集平台、叙事交流平台、叙事激励平台、物化成果平台推进校本研究。几年来,学校评出优秀教学叙事上传省校本研究网近200篇,汇编优秀教学叙事集3本。通过以上措施,调动了全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校本研究文化正在逐步形成。

各位领导,老师们,以案例、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研究活动,使我们感受到了学校重筑学习平台、营造学习团队、提升教师素质的过程。全体教师在一种自我研究、自我更新、自我超越中去学习反思、探索实践,在愉悦的研究中享受着职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