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增长点,我们尝试分层次教学。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尝试并且积累经验。我认为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学习目标分层次。
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最终归宿。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从本班的学生实际出发,要求A层的学生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做好相应的练习;C层的学生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B层的学生在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以便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层次。如英语课上,如果让学生对短语进行落实。我们可以让A层的学生进行短语的串联,他们可以讲几个短语组合在一起,串联成一篇小文章。B层的学生可以用短语造句,C层的学生可以记住这些短语并且会拼写。当然,这个层次的划分要提前与学生沟通好,让他们有不同的收获。这样,学生会有目标可循,可以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信心。
2、展示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志在于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基础题目先让C、B层的学生回答;逻辑性强、难度系数大的题目就由A层的学生回答,这样做就能使展示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集体讨论的方式来由C层的学生回答,以此来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有成功感。教师也要予以及时的表扬,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灵活安排A层的学生负责本组的讨论、学习,并对C层的同学给予帮助指导,也就是小对子的帮扶要得以体现。这样就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极大的提高了班集体的学习效果。如我们进行时态的练习时,程度好一点的学生可以进行小写作并且用上某种时态;中等程度的学生可以创设情境组织对话;程度弱一点的学生可以将时态中的标志词用上尝试造句子。实际上目标一样,展示的形式不一样,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在展示的过程中,为了扩大展示面,我们尽量把机会让给中下游的学生,优生可以对他们的发言做以点评或拓展,起到拔高的作用。我认为点评别人的发言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3、评价的层次性。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十分重要,恰当的评价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我们不能用同一根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对学困生,我以表扬鼓励为主,并稍微降低评价标准,寻找、肯定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中等生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指出他们不足的地方,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于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
4、达标的层次性。
课堂上,我们要注意学习效果的落实,做好口头与笔头的结合,课堂的达标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在设计达标题目的时候,可以体现分层次。可以有基础过关题目,有能力提升题目。这样,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程度完成相应的题目。题目的设计要围绕本课的重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做到目标的实现。处理达标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待转化生进行题目的讲解,让优生进行补充或帮扶。这样,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为了准确地把握学生层次,教师应深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因素,然后在对全班学生做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相对地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再作必要的层次调整,做到因人制宜。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结合阶段性效果检测、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的质量为主要依据合理流动,适当调位。这样可以激励学困生奋起直追,逐步为进入中层作好准备;对于中等生,让他们认清“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形势,从而做到自觉学习;对于优生,为了确保自己的优势和超层发展而也会不断地努力。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相互鞭策,相互促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又都有自己的长处,这就要求教师 把目光放到全体学生的身上,培养他们的志趣,塑造他们的个性。
总之,教师应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准确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制定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分层施教,积极地进行个别辅导,就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纠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