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时间:2014/12/1
自我剖析篇
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不成功的原因有二:
一:课前准备的太仓促,所以上课之前的底气不足,因为底气不足,上课的灵气也好不到哪去,终于明白这句话的内涵了。当自己在课堂上不自信的时候,往往就造成了自我束缚。也就没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展示,因为自己的高度所以限制了学生的高度,一想到这里就感觉很惭愧,很对不起孩子们。同时也感觉到了自我的压力,自己一定要以尽快的速度尽可能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基本功,希望自己能站得高些,也引领同学们能打开一片知识的天空。
二:课堂设计不够优化,或者说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仍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一直以来制约我自身发展的一个很大的弊病,自己为此也感到任重而道远,从内心里真切的希望自己的这方面能力能够提升。因为组织能力欠缺,所以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也好,顺承也罢,都存在着浪费时间的现象。因此提高课堂组织能力以及课堂效率是自己目前的目标。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自己的不足很多,这都需要自己要加倍努力去克服,一方面说是为着自身的成长,更深层次的讲,是为着自己手下这一百多个可爱的孩子们。所以这两周内自己明确目标:课前的预设与自我演练以及课堂的快节奏。
听杨桂红主任课的收获
一:课堂思路的明晰与任务的明确。
课堂开始前,杨老师将本节课的几个重要语言点出示在黑板上,这样就能一目了然,比我自己的口头表达效果要好,所以同样的知识,不一样的处理方式,所以效果不同。尤其是在同学们的个体展示完后,同学们的即兴造句子和编对话,更是让同学们有据可依。
二:重视独立思考
杨老师在遇到问题时,先让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学而知困然后再问,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收获和自我的成长。
三:问题处理于潜移默化中,确实实现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
看到杨主任设计的那几个题目,真的自愧能力的薄弱,没有这样整合教材与知识的能力。由第一人称过渡到第三人称,由some 转到 any,再由单数转化到复数,一切都是那样的合情合理,一切都是那样的悄无声息,这也是自己的奋斗方向。
四:课堂的灵活处理以及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对于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能很好的放与收。
五:教师点评语言的精炼以及艺术化
杨主任的课堂语言很优化,并且是一语中的,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在第一时间内为同学们打开思路。
在自己听课的过程中就感慨出这样的一句话:课堂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作为一个年轻人刚刚走进深奥的课堂之门,面对着这门高深的学问,如何让自己实现钻研透彻,从而将课堂艺术化,如何实现教育的润物细无声,是自己要认真思考并尝试付诸实践的一个大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