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教师队伍的政治管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1.组织教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党的方针政策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制定的,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着直接的、现实的指导作用,需要全党全国人民认真理解切实贯彻执行。作为教师,担负着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使命,而对党的现实方针政策不了解、不执行,就不可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沿着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正确轨道运行。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教育工作是复杂的,它既是艰苦细致、持之以恒的脑力劳动,又是“摸爬滚打”的体力劳动,既劳神又费力。特别是农村普通学校,由于学生素质差,因而教师就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必须对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因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对学生负责,这既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观念,也是教师应有的崇高美德。
3.扩大教师的视野,了解现在与未来。教育是“未来事业”,即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的。这一特点要求教师绝不可坐井观天,要有大视野,了解时代的特点及其对人才标准的需求。不了解现代世界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就谈不上了解未来。学校要不断更新图书阅览室的设备,增加图书存量,不定期举行读书活动,交流学习经验。这样可以使教师读书兴趣大大提高,拓宽视野,由此更加认识到教育的重要地位,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大。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教育理论建设,提高科学办学的自觉性
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工程,它有着各种不同的规律,既有宏观的一般规律,又有各级各类教育的特殊规律,还有各科教学的具体规律,教育者必须认识并掌握必要的规律,才能科学而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沿着科学的轨道运行。首先,学校要把加强教师队伍的教育理论建设提到学校管理的重要议程,组织教师学习法律、法规和制度,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专题学习。其次,加强科学研究,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包括学科建设、学生思想教育改革、学校管理改革等,将学校纳入整体改革的行列。第三,进行教育科研。通过教育理论学习和科学实验,逐步打破教师头脑中“科研神秘”的观点,认识到搞教育必须进行科学研究。学校组织教师开展科研立项和集体攻关活动,也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自立课题进行科研。
三、加强教师的心理管理,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
1.针对现状制订明确的奋斗目标。例如有的学校基础建设落后,教学、教育质量不高,学校声誉不高,部分教师由此妄自菲薄,埋怨发牢骚。这正是他们看重事业追求改变的积极心理状态。针对这种心理,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挖掘本校优势,分析学校现状,提出整改措施。
2.针对教师重成就、重荣誉的心理,一经发现教师成绩优异就给予表扬,对取得较大成绩的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鼓励他们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3.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中,注意维护各类教师的心理平衡。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每制订一种新制度可能会引起各类教师各种不同的心理活动,注意平衡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主科教师与副科教师之间的关系。设立工作意见箱,请老教师和骨干教师作教学改革的参谋,肯定每个教职工对学校管理哪怕是一句批评的话、一条合理的建议,增强他们“主人翁”责任感,让他们体验到自己是受到尊重和信任的。
四、加强人际关系管理,形成教师群体坚强的内聚力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人际关系。学校中各类人员的思想行为总是和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相联系的。学校形成“内聚力”,就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推动学校整体工作健康、持续地发展。由此必须做到:第一,加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形成群体内聚力的核心。第二,树立明确的群众目标,形成群众的共同志趣和愿望,是产生凝聚力的巨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