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以探究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实验教学在科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并不是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教师必须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并亲历活动过程,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展现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科学兴趣是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浓厚的科学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因此,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教学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及生活。
现结合小学科学学科和小学生的特点,就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益谈几点我个人的看法。
第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实验素质
观察和实验可以培养儿童认识自然现象的能力,实验的目的也是为了观察。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必须以设疑激趣为敲门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和生动有趣的小实验等,来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气氛,突出感知的对象,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观察。在实验观察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对象,我们为什么要对它进行观察?其次再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点上进行观察。最后教师还应注意培养提高学生感知强度,突出感知重点。以《观察植物的种子》为例,课前我们要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然后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不同植物的种子,其形状、大小、颜色也各不相同。
在科学课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更重要是应引导学生借助观察等方法从事创造性的活动。科学来源于生活,更运用于生活。所以科学课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培养科学兴趣。在课堂教学时,我们要千方百计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自行获取知识,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另外,要注重课外实践,培养探究精神。学会积极利用学校实践活动的氛围,还有广阔社会上的科技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走进开放的大课堂,关注生活中的事实和现象,去探求大自然的神奇奥秘。
第二,具备开放的教学观念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并且给予充分的营养。让他们置身自然,研究自然,较之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学习的时空更加广阔,手、口也更加自由了,他们就会感到自主、轻松、愉快。”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因此,我们应具备开放的教学观念。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场所,但并不是惟一的场所。科学课不应受课时的束缚,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外学习活动,带领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科学的结论不一定非要从课堂上获得,我们老师不一定要在课堂上把科学结论硬性灌输给学生。这就意味着,我们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把妙趣横生的大千科学世界,在规定的课时里全部奉献给学生。那么此时,我们老师的作用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向导,像一位好导游循循善诱,让游客自己去领略无限风光一样,引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像一名好导演启发引导,给演员留有演绎剧中角色的空间,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这个场所可以是课堂,但不能局限于课堂,更应该到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去,所以,我们身为人师,就要重视引导学生课外的学科学、用科学的活动。
第三,要与学生成为好朋友
老师既不是权威,也不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知识的宝库。因此,我们要成为学生的伙伴,放下身段,压低嗓门,和学生一起观察、思考、探讨和交流。故,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转变角色,进入探究氛围
我们自身要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学生的伙伴,使学生自发地投身到探究活动之中。如教学《土壤中有什么》时,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带好观察用具来到学校操场的大花园旁,全班同学自由地组成研究小组,并认真划分好每个小组的观察区域,引导孩子们像小科学家一样边观察、边交流、边记录。让他们用眼睛先看一看,再用手摸一摸,捏一捏。让我们徜徉在奇妙的大自然、宽松的探究氛围之中,满怀激情的探索!
2、与他们共同探索研究
因为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有限,我们在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的方案时,学生常常会面临一些困难,在探究活动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如在教学《把固体放到水里》中固体沉浮现象的研究,有的小组在实验时,推测的实验结果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有的小组没有理解老师提出的要求,随意操作导致实验现象不明确等,类似这些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引导、帮助他们,使探究活动能继续有序高效地进行下去。在探究活动中作为学生学习伙伴的我们,要与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预测;然后一起制订计划、搜集证据、验证假设;一起概括探究的结果并且得出结论进行交流。我们老师是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伙伴,要善于启发学生拓展信息渠道,善于鼓励学生利用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
3、巧妙灵活的介入
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作为朋友的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我们的指导要体现在科学教学的假设环节,关注学生背后的思考;实验验证的过程需要我们的询问;讨论交流要体现师生互动;实验记录需要我们具体地帮助与指导,使师生双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
上好科学实验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教师都来重视科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我们的引领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就能用教师的辛苦换得学生的轻松,从而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益,让学生一步一步迈向科学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