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打造有思想有内涵的教师队伍是校长的职责

时间:2014/12/4

 题记: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都简陋,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苏霍姆林斯基

在天津市枫林路中学有这样一支朝气蓬勃、奋勇争先的教师团队,他们在教育科研上潜心探索,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勤奋钻研,他们的付出换来了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换来了教学质量的连年攀升。他们说,在枫林路中学工作很幸运、很幸福,而这种幸福感来源于学校的书香文化。正是读书,让他们读出了教育工作的美丽,读出了专业成长的快乐……

用文化引领教师队伍建设

“靠什么才能打造一支有思想有内涵的教师队伍?”这是枫林路中学校长杜惠荣常常思考的问题。从经验管理,到制度管理,这些做法虽然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于致力于打造一支有思想有内涵的教师队伍的目标还差得很远。在培养和发展教师队伍的过程中,杜惠荣深切地感受到教师队伍建设要立足于长远,要激发教师内在的动力,实现教师的内涵发展,就要靠文化来引领教师队伍建设。

为此,枫林路中学抓住书香校园的办学特色,通过营造书香文化,让教师在健康和谐的书香环境里,通过读书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通过读书学习汲取营养、激发专业发展的动力。

枫林路中学刚开始推行读书活动时,很多教师不认同,认为读书是负担。他们说,本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很繁忙了,哪还有精力和时间去读书。但一段时间过后,教师们渐渐尝到了读书的甜头,因为读书丰富了他们的教育思想,增强了他们的教育智慧,帮他们找到了提升专业素养的途径,让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游刃有余更动力十足。

杜惠荣告诉记者:“读书已成为我校教师一种自觉地行为和习惯。教师们把读书当成了一种责任、一种乐趣、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他们把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自觉地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遵循教育规律,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谋划,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内涵发展,而且品尝了做教师的幸福和快乐。”

用书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枫林路中学读书活动,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也不是一味地死读、多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读书愿景,那就是把读书学习当作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教师读书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枫林路中学建立了教师读书俱乐部。读书俱乐部每两周活动一次,读书活动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深受教师喜爱。

每学期学校都要求教师共读一本书,教师们从《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领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从《陶行知名篇精选》中感受陶行知的教育智慧,从《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中品味高超的教育艺术。在教师们共读、共学的基础上,读书俱乐部定期开展读书沙龙活动,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将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收获与同伴分享交流。此外,读书俱乐部还组织教师读心理学的书籍。对于那些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教师们掌握了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便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学生的心情波动,从而使教育方法更适宜更有效。

“读书学习不仅是为了提升教育理论、丰富教育思想,更重要是要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到知行统一。”这是枫林路中学教师们的共识。为了提高教师读书的有效性,引领教师们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实践,读书俱乐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关爱学困生为题进行研讨,教师们拟出了“利用主题,进行集中思想教育”、“通过谈心,搞好思想转化工作”、“利用周记,进行心理疏导”等子专题。在研讨中,教师们纷纷踊跃发言,建言献策。“对待学困生更需要鼓励赏识,让他们重树自信心。”“我们应该更全面地看待学困生,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让他们认识到只要努力,一定能学好。”在观点切磋、经验交流、相互启发中,教师们形成了共识:对待学困生,要多激励、多表扬、多关爱,挖掘他们的亮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通过巧妙的方法让班里的学困生实现了“脱困”。
 读书俱乐部为了培养教师学习、反思意识,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成长档案袋”。“成长档案袋”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反思、教育行动、教育成果四项。不管是通过读书学到的教育方法,还是在工作中收获的教育感悟,教师们都会把这些内容完整记录在“成长档案袋”中。每学期,学校会从众多“成长档案袋”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教师,请教师介绍自己的教育经验,与同伴分享好的教育方法。

用思想悟到教育真谛

“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通过读书学习找到了发展的道路和努力的方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通过读书学习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升华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如今,读书学习已经成为了枫林路中学教师们一种自觉的行为和习惯。通过读书学习,他们对教育工作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找到了发展进步的动力和途径,体味了教育工作的快乐。

“书香文化的熏陶让我爱上了读书,学会了反思。”教师黄卫平深有感触地说,“读书,让我消除了我的职业倦怠;读书,让我潜下心来研究教学。”

从教多年的黄卫平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但是越教越熟的黄卫平发现自己的教学工作遇到了“瓶颈”,不管他怎么努力,还是进步迟缓。这一度让黄卫平很是郁闷,他迫切希望突破自己职业生涯的“高原期”,而读书成为了黄卫平跨越“瓶颈”的跳板。

阅读教育专著,品味大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使黄卫平进入了一个“豁然开朗”的境界。不论是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不论是陶行知“做中学”的教育智慧,还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都让黄卫平对教育工作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审视。他说:“读书让我懂得了不能只重视教学技能的提高,更要注重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不能只重视教学知识点的传授,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人格发展。读书让我找打了工作的自信和教学的底气,让我朝着做一个教学风格独特学生喜爱的好老师目标迈进。”

“不读书怎么教书?做教师,更应当读书,教师不能只凭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参就去教一辈子。”教师程静认为,教育是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源源不断的活水。要想有活水,就需要把读书当成习惯。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课堂教学才能有魅力,反思才能有深度,科研才能有源头。“做教师就应该博采众长、广猎群书。”读书伴随着教师侯振艳的成长和发展。她说,教师不但要读和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书籍,还要读其他学科、教育类和综合类的书籍。这样教师才能更有教育智慧、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遵循教育规律,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实施教育。

枫林路中学的书香文化让很多教师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美丽。教师张蕾表示,读书不是一时一事,也不单单只为了教学,读书让我们有了一份精神寄托,感受到了一个做教师的幸福。因为读书让我在工作中多了份平和、从容,让我在课堂上有了双发现美的眼睛,让我在校园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做教师的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