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把握两个关键,打造高效课堂

时间:2014/12/9

课堂教学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为落实新课程目标,体现新课程理念,如何组织丰富、有趣、高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进步与发展,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一直是值得数学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根据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知识传授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教材所蕴含的整体思想、知识结构和能力训练系统,深钻教材,找出各个章节基础知识、基本训练和思想教育的特点,决定哪些内容由教师引导或讲授,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学或讨论完成,哪些内容进行探究式教学。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探究与接受

近年来探究教学很流行,大有非探究无以教学的势头,事实并非如此,在教法的选择上,教师一定要从教学内容实际出发,从学生学情出发,内容适宜学生探究的,就让学生探究,内容适宜教师讲授的,就让学生“接受”。 一堂课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因课、因人、因时、而定。只有对多种教学方法平衡互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接受是因为有接受的必要和前提,探究是由于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二者只有灵活运用才能体现虚实相济、平中见奇的教学效果。

2、补充与舍弃

教材选择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既要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规律,又要照顾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所以,同一内容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会有不同的价值,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便在情理之中。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不轻易舍弃,又不迷信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

如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时常会用到去括号法则,但教材中对此只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笔者认为,去括号法则对于有理数运算和下一章中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乃至今后代数知识的学习,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括号不会去,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在教学时,笔者给学生补充了此法则,讲解了去括号的学习要点。事实证明,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应用自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舍弃为补充提供了时间和空间,补充为舍弃填补了空白和不足。二者并重,才能体现取舍得当、高屋建瓴的教学风格。

3、分散与整合

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代数与几何的分科,代之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板块,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进行编排,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的展开到高层次的综合,不断深化,这一编排体系有其自身不言而喻的优点。但有些知识在结构上松散、跳跃,给教和学带来了困难,教师可根据本校、本班实际,适时打破教材的编排体系,以求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缺乏分散,学习将使人不堪重负;缺乏整合,知识会变得支离破碎。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举重若轻,厚积薄发的教学境界。

二、课堂提问:

合理有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吸引学生注意力,开拓学生思维作用。因此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

1.学习新知时的提问:找准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把学生引进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启发学生用旧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可以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进行对比,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来类比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强化知识时的提问:抓住知识的疑难点,巧设问题,让学生由疑惑不解到积极思维,最后豁然开朗。如,在探索为什么没有五边形地板砖时,教师可进行如下设计:先让学生探索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能否镶嵌地面,然后探索其原因是什么,接着探索用正五边形、正八边形能否镶嵌地面,为什么。这样积极引导,学生便归纳出能用于镶嵌地面的图形特点是:能镶嵌的图形在一个拼接点处的各角之和为360°。然后师生共同探讨,用发现的结论解释为什么没有正五边形、正八边形地板砖的理由:要镶嵌成一个平面,必须要求在公共顶点上所有角之和为360°。这时教师可抓住这一疑难点进一步解释,设正多边形的边数为n(n≥3,且为整数),则拼接点处正多边形的个数为 = = =2+ 。从而得出(n-2)必须为4的正约数1、2、4,所以n只能为3、4、6。由此得出结论--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正多边形可以镶嵌地面的条件是每个内角都能整除360°,因此可用同种正多边形镶嵌的图形只能是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真正达到学生由疑惑不解到最后豁然开朗的目的。

3.训练思维时的提问:抓住知识的拓展点,精心设计,定向质疑,可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如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131页有一则探究材料:如下图,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本题最原始的解法是借助物理上的平面镜成像原理,确定发光点A经平面镜L反射后过点B的入射点问题,在数学解题中可以归结为一个数学模型:已知直线L和在L的同一侧的两点A、B,就是要在直线L上找一点C,使AC与CB的和最小。这是在学习了线段公理和轴对称性后一个精典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也是轴对称的一个简单应用,这个内容的结论被充分地应用到了各地的中考试题中。以此训练学生思维,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