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浅议思德教育中的教师魅力

时间:2014/12/18

党的十七大对思想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广大教师要贯彻新要求,除了必须具备理论素质和基本素质以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个人魅力。
现代教育新理念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所突破,不墨守成规,就要不断地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我们认为应该不仅仅以教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决策、方法等作为反思的内容,更应将教师的个人因素也纳入到反思中去。因此,我们开展了教师自身魅力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研究证明,教师积极调动自身魅力,全心全意献身于思想品德教育事业,是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
一、语言魅力

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把理论,概念作通俗化处理,这是一个艰苦的再加工的过程,也是受到学生欢迎的过程,效果非常明显,使理论不再高高在上,最能直接产生吸引力。比如,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我们就先引导同学们给政治这个名词下定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政治,同学们非常积极地表达自己对政治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并积极列举自己熟悉的政治现象。如“政治是统治阶级的事”,“是权术”,“是谋略”,“是治理国家的事”,等等。接着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并介绍国内外各种各样关于政治的说法和定义,既消解了刚才讨论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又顺理成章地过渡到要学习的内容,深化了学生对政治概念的理解,引发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关注。我们的理念是训练和强化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把他们从死记硬背概念中解放出来,这样他们才会专心和有兴趣听老师讲课,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是娓娓道来,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值得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学习的模范典型方永刚教授说:“束之高阁的理论是没有生命的。 ”方永刚教授把束之高阁的理论通俗化,变成大众可以接受的和乐于接受的理论,为此他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几乎每次课前,方永刚教授都会针对学员的不同需求进行一次调查,把握住学生们对某一理论问题的关注点,让每位学生听起来,都像是讲给自己听的。

二、亲和魅力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我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要想引导学生、影响学生,成为学生思想上的“知情人”、心灵上的“知心人”和生活中的“贴心人”,前提就是懂得学生、赢得信任。而要赢得学生的信任,必须从奉献爱心开始,有一个亲和的态度。思想品德理论课教师容易给学生形成说教的印象,从而使学生认为课程枯燥乏味,不认真听讲,使得老师的辛勤付出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从强化教师亲和魅力入手,使教师走下讲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一,教师走下讲台,是对学生听课情况的检查,部分走神的同学会因为老师走到身边而回过神来。第二,教师走下讲台,把笑容和期待、鼓励、信任的眼神传给更多的同学,使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认真听讲,而这恰恰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第三,教师走下讲台,可以随时请身边的同学参与,很有效很顺畅地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互动课堂。 我们宣传党的方针路线、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这本来是很重要的政治使命,但是,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进行了低调的处理。学生对强烈的政治色彩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我们对这门课程定位作普及性、大众性、轻松性的变通,弱化政治色彩,强调国情普及,在轻松的语境中让学生了解所要掌握的内容。 教师在课堂上的亲和表现,让学生形成了喜欢和信赖的情感,学生很愿意随时随地地和老师进行交流,老师也可提前布置下节课讨论的内容,请有关同学作重点准备。在师生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也将变积极主动。

三、作风魅力

这里的作风魅力首先应该体现在一定的专业素养上。这种素养既要有对课程驾重就轻的能力,也要有对文本的深刻领悟力和表达力。 某一能力的缺失,可能就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的捉襟见肘。其次,一定要有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这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感染力。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对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的教师,能深得学生的爱戴和敬慕,学生会随时随地用自己敏锐的目光注视这位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并在暗地里模仿他。教师乐观、平和、豁达、善于与人相处等是教师良好的情绪特征。一个性格不佳的教师,往往会带给学生逆反、消极的影响。 比如,某教师的性格是粗暴的,常常吹胡子瞪眼训斥学生,那么被训斥的学生也会变得粗暴无礼。这样的教师难以得到学生的尊敬,只会使学生反感,他的教育也只能是无效的劳动。因此,作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的教师,应该使自己的性格趋于完美。只有肯于为人师表的教师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心。

四、教风魅力

自从多媒体引入教学以来,确实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因为要操作多媒体,将老师“困”在了讲台上,有的老师一堂课也不会走下讲台,始终高高在上。多媒体是工具,不是主角,用多媒体的意义在于帮助教师展现所要讲解的内容,教师一定要从单纯的操作多媒体中解放出来。多媒体的制作,要简单明了,注重框架,切忌太多太细。而且要视学习内容而定,不一定所有的章节都用多媒体。例如,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就很难借助于多媒体来展现,远不如教师边板书边表达的效果更好。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一章,多媒体就应该多发生作用,比如歌曲《东方之珠》《七子之歌》,影视资料《金门炮战》《香港回归》等,丰富多彩,既有教师的主线讲述,又有歌曲、影视资料适时穿插,还可以请同学们上台表演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的谈判纪实,最后展望台湾的未来。如此多的视听和文字、语言资料必将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和震撼力,促进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解。 5 号文件中说,提高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一定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等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究怎样在课堂上提问以及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研究每一个主要问题在促进学生思考和推进课堂讨论上能起到什么作用,并预测学生可能做出的回答。总之,只有一个充满个人魅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以身作则,让学生见贤思齐,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具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