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育人是美育的拓展空间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殿堂,是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主要场所。校园所具有的审美特征,对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接受教育的学生是非常有感染力的。学校领导者应重视校园环境,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的乐园,让学生在这里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使学生的身心和健康都得到良性发展。利用校园的环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调节学生心理,淡化厌学情绪、陶冶性情、完善人格,使学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有一种舒适、安详的美感和自豪感。
教室窗明桌亮;墙壁整洁秀丽;座右铭、名言醒目典雅;手抄报、黑板报规范整洁;图书馆书籍琳琅满目、排列整齐;音乐楼、陈列室宽敞明亮、环境雅逸。宿舍是学生休息生活的场所,从审美的角度看,室内布置干净、整洁、自然就会给人一种恬静舒适的美感。反之,走进一间零乱邋遢、积满灰尘的屋子,则会给人一种厌恶别扭的感觉。在校园建筑绿化上,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以鲜花、绿荫亭榭及文明语标装扮校园,使学生在别致有序、充满活力的场所里身心都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重视课堂美育功能
教育教学离不开课堂,在课堂上进行审美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垂范作用。衣着朴素大方,教态自然和谐,板书规范别致,口语生动标准,教法新颖独特等都体现着和谐、自然的美,学生通过教师本身的人格美感,激发学习兴趣,配合教师认真听讲,主动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可使课堂严肃活泼、生动有趣。
一堂成功优秀的美术课,是教学相长、心灵体悟和感应的过程,无不体现着生动、和谐、节奏和韵律美感。
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同学树立爱国主义观念,提高明事理、辨是非以及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美术技法写生课,挖掘学生自身审美意识和潜力,自己动手动脑揭示构图的均衡、稳定,结构的层次、节奏和韵律,色彩的和谐、统一及变化等体现美的规律,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日常生活。
三、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环节
教师的职责之一,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始终让学生心灵深处有一个美的观念。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把审美教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修养,完善综合素质。在语文、外语、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工具、了解文化历史的发展,而且还要认识美的起源、美的本质和规律;在数学、生物、物理、化学及自然学科中,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的壮观和美丽,掌握美的法则;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掌握教学节奏,优化教学环节,突出电教、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真正使教育教学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示范化教学的方向发展。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先有一桶水。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创新教法,广收博采,兼容并蓄,才能真正给学生以发现、创造和欣赏美的能力。
四、利用学校各项活动全面育人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自然和社会。学校各个处室开展的各级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无疑是对美育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的主渠道;校团委举行的各种竞赛和展览,不仅奠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而且使学生切身得到明是非、辨美丑的标杆;教务处举行的五项全能比赛,文艺汇演,美术展览,体育比赛,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使学生从中得到竞争、统一、和谐、节奏、韵律、调和等美的享受;政教处进行的军训活动、礼仪常规训练、宿舍文明评比,让学生自身体质得到锤炼,也得到美的熏陶和体会;还有年级组、班级举行的活动,丰富多彩,妙趣横生,使同学在愉快、详和的活动中得到美的启示,享受美的感召,激发广大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从活动中吸收更丰富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