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考量学校工作有效度

时间:2014/12/23

实施有效策略,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很多学校行动的口号和研究的课题。“有效”作为一种策略,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境界。对一所学校来说,要考量其工作是否有效,笔者以为,只要紧扣“三点”,便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一看管理有效度

学校管理工作可谓千头万绪,涉及到方方面面,有效管理是工作取得满意绩效的前提和保证。衡量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着重看三点——

一是看学校有没有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如果实现了这样的转变,就会形成“人人想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能干成事,事事能成就人”的良好氛围与机制,管理的效能自然会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工作也必定会“更上一层楼”。

二是看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我发展的成就感是否与日俱增。教师对学校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自我发展的成就感,就会以主人翁为角色,以创业创新创优为己任,不内耗,不折腾,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推动学校的发展。教师归属感和成就感的高低,能折射出学校由制度管理走向人本管理步伐的快慢,更能折射出学校是否能以师为本、知人善任。

三是看学校有没有真正积淀出独具个性的特色文化。一所学校的发展史,就是这所学校文化的积淀史。只有当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真正内化为广大师生的素养,学校才能拥有灵动的发展之“魂”,才能实现文化化人的终极目标。这应该是学校管理有效化的最高境界。

二看教学有效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优化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流程,最能体现教学工作的有效性。考量学校教学工作是否有效,也可以重点看三个方面——

一是看课程计划有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进行有效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要保证开齐、开足每门课程。面对当前高考指挥棒搅动下的“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严峻形势,教学工作的“底线”就是必须要保证常识技能课等所谓的“副科”能真进课表、真进课堂,给学生全面的“营养”,让学生从小就受到应该受到的教育,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

二是看学校常态课是否“合规”、“合拍”。只有常态课合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课程标准“合拍”,有较高的“含金量”,才能真正夯实质量“大厦”的根基,才能为学生插上“隐形的翅膀”,让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三是看学生能否真正成为时间的主人。如果我们的教学是寓教于乐,而不是寓教于考;是有效、高效,而不是无效、低效,学生才可能有锻炼身体的时间和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参加自己喜爱的科学、文艺、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才能找回本不应失去的童真童趣,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七彩时空,张扬个性、健康发展。

三看学生学习有效度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学习,是教学工作的归宿。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如何,同样要突出三点——

一是看学生是否想学习。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曾谆谆告诫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最要紧的是要特别当心,不要让儿童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以至于在儿童时代过去后,还对初次尝过的苦艾心有余悸。”学生只有想学习,内驱力才会被激发,学习主动性才能不断得到增强,才会不厌学、不逃学、不辍学,才会高高兴兴上学、快快乐乐回家,留恋学校、教师和同学。学生想学习的程度,能折射出学校管理的和谐度、教学的有效度,以及人际关系的融洽度。

二是看学生是否会学习。就学科而言,“课前预习,课中研习,课后复习”是学习者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学生这些能力的有无和高低,是考量教师心中是否有学生,是否做到“教学从单纯传授知识向教会学生获取知识转变,从讲解为主向启发诱导转变,从教师权威向师生平等转变”的“试金石”。试想,一个眼中只有课本的“满堂灌”式教师,怎么能培养出会学习的学生呢?

三是看学生是否学会学习。“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叶圣陶)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是能自主合作探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提升。

抓住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这三个“大点”,夯实每个“大点”的三个“支撑点”,连“点”成  “面”,纲举目张,就能让学校整体工作更有效,就能让学校一步一步走向高效优质的发展之路。